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39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现就胃癌根治术后的再手术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腹膜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腹膜取自接受胃大部切除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胃癌患者。将腹膜剪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以低密度接种,2周后计算细胞群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CUF-F)数量;流式细胞分析贴壁细胞表型;定向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和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结果贴壁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消化的腹膜细胞群中,CFU-F比例平均为0.574‰(0.26‰~0.84‰)。流式分析显示,细胞均一表达CD29、CD44和CD73,不表达CD31、CD34和CD45。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后,细胞呈现碱性磷酸酶活性;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出现脂肪滴,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腹膜中富含MSC,可作为一个含有生物支架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62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参照WHO 2003制定的组织学分类标准该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组39例/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23例,总结其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良性叶状肿瘤在发病时间/平均病程时长以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方面与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疾病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钼靶/彩超或冰冻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而术前空心针活检的诊断符合率要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期随访(33.3±0.6)个月发现肿瘤复发率为12.9%(8/62),平均复发时间为(11.0±1.4)个月.结论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比恶性和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发病早/进展慢/浸润能力弱/恶性程度要低,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间质生长以及核分裂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检测(SLNB)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1.67%(22/24),假阴性率为 8.83%(2/24),准确率为94.87%(37/39 ).SLN在第1站占87.18%(34/39); 检出率依次:No 3、No 4、No 5、No 6等.SLN在第2站占12.82%(5/39) ;检出率依次:No7、No 8等.同时,SLN预侧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T1期敏感性和准确率为100%,T3期的敏感性为84.62% (11/13),准确率88.23 %(15/17).22例转移的SLN中,3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结论 SLNB符合胃癌的一般淋巴结转移规律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能准确反映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更适于早期胃癌的检测;可能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和胃癌分期的准确性及有望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65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仿根治术,分成两组:试验组48例,清扫腋淋巴结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17例,清扫腋淋巴结时予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48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6例、感觉异常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7例均有感觉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3,P<0.001).结论 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防止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996年Ohta[1]等利用外显子捕捉法在人类染色体3P14.2处确定了1个新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具有组氨酸三联体结构的HIT(histidinetriad)蛋白高度同源,又因为该基因跨越脆性位点,故命名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nutritional status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Data of 289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Medical College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09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Nutritional statu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eilly Nutrition Risk Score(Reilly NRS)and 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was 3.5%(10/289)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29.4%(82/297).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those at nutrition risk (n=89) and those not at risk (n=200) according to Reilly NRS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 in mortality rate (5.6% vs. 2.5%, P>0.05) and complication rate (36.1% vs. 26.5%, P>0.05). When stratified using NRS-2002, patients at nutritional risk(n=105) had a similar mortality rate (5.7% vs.2.2%, P>0.05) but a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 (38.4% vs. 24.4%, P<0.05). NRS-2002 remained as an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0.007, OR=3.14, 95% CI: 1.63-6.29) on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 As a nutritional evaluation tool, NRS-2002 may predict postoperative comphca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PR、C—erbB-2、CylinD1、Rb在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C-erbB-2、CylinD1、Rb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结果ER、PR在乳腺从正常组织到癌变过程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增,ER、PR与乳腺增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各组分别为63.2%和68.4%,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分别为31.3%和37.5%)和单纯增生组(分别为37.1%和42.9%)。CylinD1、C—erbB2在癌前不同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显逐渐递增。Rb蛋白阴性表达早期乳腺癌最高,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为0。结论ER、PR、C—erbB-2、CylinD1的高表达和Rb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FHIT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Ohta等利用外显子捕捉法在人类染色体3P14.2处确定了1个新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具有组氨酸三联体结构的HIT(histidinetriad)蛋白高度同源,又因为该基因跨越脆性位点,故命名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FHIT基因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存在异常。FHIT转录产物异常及FHIT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少已在多种原发肿瘤及肿瘤细胞株中得到证实,尤其在和环境致癌因素密切相关的肿瘤,如胃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肝癌等病变早期即可有FHIT基因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检测(SLNB)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本组病例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1.67%(22/24),假阴性率为8.83%(2/24),准确率为94.87%(37/39 ).SLN在第1站占87.18%(34/39);检出率依次:No3、No4、No5、No6等.SLN在第2站占12.82%(5/39) ;检出率依次:No7、No8等.同时,SLN预侧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T1期敏感性和准确率为100%,T3期的敏感性为84.62%(11/13),准确率88.23%(15/17).22例转移的SLN中,3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结论:SLNB符合胃癌的一般淋巴结转移规律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能准确反映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更适于早期胃癌的检测;可能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和胃癌分期的准确性及有望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