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背痛、下肢浮肿、消瘦乏力等;CT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有纤维性斑或异常软组织包块;MRI检查发现患者腹膜后硬化斑块、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在T1和T2图像中的密度不同:经CT和MRI诊断患者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分期。结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复杂却不特异.其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及手术后乳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结果:18例乳腺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癌组织部分为37.47±11.49,癌旁正常组织为15.85±2.41(P〈0.001)。18例乳腺癌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40±0.39)%/s,增强峰值(PH)为(620.28±134.41)HU;与MVD进行相关比较,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7、0.696,P〈0.001)。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0.6±11.0)s,与MVD进行相关比较,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的半定量参数(SS、PH)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微血管分布的高低,从而能在客观上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增强MR扫描及手术后乳腺癌标本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18例乳腺癌免疫组化MVD癌组织部分为37.47±11.49,癌旁正常组织MVD为15.85±2.41(P〈0.001)。18例乳腺癌MRI扫描最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40±0.39)%/s,增强峰值(PH)为:(620.28±134.41)HU;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7、0.696,P〈0.001),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0.6±11.0)s;与MVD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的半定量参数(SS、PH)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微血管分布密度的高低,从而能客观上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