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脑外伤后形成脑积水原因,总结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治经验。认为对颅脑外伤病人应早期采取各项措施预防脑积水的发生,对外伤性脑积水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路径微血管减压术(MVD)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MVD组34例和全程MVD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干预成功率;并于手术前后检测神经电生理指标,监测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年)统计远期复发率。结果:全程MVD组患者近期临床干预成功率为97.06%,高于常规MVD组的82.35(P <0.05)。术后,全程MVD组面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常规MVD组(P <0.05),面神经F波时限、面神经CMAP波幅均小于常规MVD组(P <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常规MVD组和全程MVD组依次为11.76%、14.71%,两组比较,P> 0.05。在远期随访中,常规MVD组复发率为6.67%,全程MVD组为0,两组比较,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MVD术,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全程MVD治疗面肌痉挛能更全面的解除面神经根压迫,抑制面神经异常兴奋,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除颅内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女,29岁。因“生育后出现发作性左侧上肢抽搐伴头痛5年,加重1月”为主诉入我院,查体:神志清楚,行走困难.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右,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肉萎缩,肌张力下降,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左侧指鼻试验及轮替试验不能配合检查,左侧肱二头肌、三头肌反射增强,左侧巴氏征(+),颈稍硬,脑膜刺激征阴性。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脑膜瘤的治疗策略,为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多发性脑膜瘤,全部采取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7例,二期手术6例,三期手术2例.15例患者全部存活,全切9例,6例术后对残余肿瘤行放射治疗.结论 根据多发性脑膜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合理的显微手术及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多发脑膜瘤.  相似文献   
6.
颅神经疾病主要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多数作者认为,引起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压迫,这类血管被统称为责任血管。1982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上述疾病1293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根据我们的经验就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癫疒间1例,对侧肢体麻木2例,视野缺损3例。随访1~10年,无复发。结论顶枕入路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轻牵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已广泛开展,但临床上仍有较多问题需要探讨。诊断时要重视病史与查体,并注意与Meige综合征的鉴别;打开小脑桥脑裂上、下支有助于克服经典手术的缺陷,实现真正的全程减压;建议同时用涤纶片和涤纶毡行"个体化围套式减压";修复颅骨缺损可试用人工颅骨而不用钛网。只有从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都注重细节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减少乃至杜绝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3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根据舌咽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止痛32例(96.97%)。随访28例,远期复发1例(3.03%)。结论“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或新生血管的重新压迫,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疗效好,远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所在科2006-01—2012-01共收治脑室内出血患者178例,86例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92例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并结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及间断尿激酶脑室内及鞘内灌注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