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小剂量对比剂行大范围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52例行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2例,注射80ml对比剂;B组20例,注射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均为3.0ml/s。所有患者的体重均≤85kg。根据原始图像,盲法测量主动脉弓水平、腹腔干水平及髂动脉分叉水平动脉内CT值,比较主动脉平均增强值及不同层面动脉增强值。结果:A组动脉平均增强CT值大于B组,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及腹腔干水平动脉增强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髂动脉分叉水平动脉增强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使用50ml对比剂所得动脉增强情况与使用80ml无明显差异,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MSCT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CT(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同期行心脏MSCT检查和心脏电影MRI检查的受检者26例,以电影MRI结果作为参照标准,以MSCT横轴位图像和短轴位重组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的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比短轴位重组图像大(P=0.000,P=0.000),但搏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相似(P=0.127,P=0.053)。结论:MSCT横轴位图像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是可行的,且可以节省后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技术定量评估肺高血压(PH)患者右心室心肌应变,探究其早期检测右心室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P H患者40例,健康成年人15例,均行CMR检查,根据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是否减低(<45%)将PH患者分成RVEF保留组(pRVEF PH组)和减低组(rRVEF...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DS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行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对降低线束硬化伪影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TPA检查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方案(管电压90kV,对比剂30mL)和双低剂量扫描方案(管电压70kV,对比剂20mL)。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测量并计算肺动脉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腔内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线束硬化伪影指数(AI)。通过五分量表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Student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AI值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内不同肺动脉分支间的AI值进行比较。结果:双低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各项客观图像质量指标(CT值、SNR、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右肺动脉(RPA)、右肺上叶肺动脉(RULPA)的AI值高于其它分支(P<0.05),而双低组中两者的AI值明显降低且与其它分支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和RULPA的AI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1;t=7.82,P<0.01),同时两者在双低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Z=4.33,P<0.01;Z=4.53,P<0.01)。结论:第三代DSCT双低CTPA扫描方案可行,能显著降低线束硬化伪影对右肺动脉和右肺上叶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式对全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灌注参数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制定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优化扫描方案。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接受全脑CTP检查的47例受检者,包括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AIS组)和28例有AIS症状但计算机断层扫描或CTP检查未见病灶者(无AIS组)。根据时间-密度曲线(TAC)得到4种采样方式:标准对照组(第1组);采样间隔3 s(第2组);以动脉TAC的上升点和下降点作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采样间隔3 s,中间部分采样间隔1.5 s(第3组);动静脉TAC顶点之间采样间隔1.5 s,其余采样间隔3 s(第4组),分别定量测量所有患者的灌注参数,并进行图像质量主观分析及辐射剂量统计。结果 AIS组及无AIS组每例患者缺血区域和同一部位对侧脑实质共放置10个感兴趣区(ROI),分别获得灌注参数数据点总数为190和280。AIS组与无AIS组的血流量、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AIS患者还是在无AIS者中,第3组上述灌注参数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AIS患者和无AIS者的第3组与第1组之间血流量、血容量和MTT的一致性较好,且与第1组即标准对照组相比,第3组的主观评分佳、辐射剂量较低。以第3组扫描方案为基础,设立两种推荐扫描方案并进行验证,AIS患者和无AIS者两种推荐方案所得灌注参数均与第1组相关性较好(P均<0.01)。结论 “以动脉TAC的上升点和下降点作为界点,扫描前期和后期采样间隔3 s,中间部分采样间隔1.5 s”的方案与标准扫描方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望成为适用临床需求的全脑CTP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管腔密度、扫描层厚和窗设置对非钙化性斑块CT值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20个心脏标本,配制1:50、1:40、1:30、1:20和1:200的5种浓度对比剂(300 mg I/ml的碘海醇),注入血管内行CT扫描.1:200浓度对比剂用作斑块基准状态CT值测量,其余4种浓度对比剂模拟不同管腔密度.采用兴趣区法分别测量4种管腔密度、2种扫描层厚(0.625 mm和1.250 mm)和2种窗设置(窗宽1000 HU、窗位150 HU和窗宽500 HU、窗位200 HU)下的斑块CT值.对管腔密度、层厚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影响的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斑块CT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24个.2种窗设置下斑块基准状态CT值分别为(23.90±6.87)HU和(29.00±7.26)HU.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74和79.094,P值均<0.01),而2种层厚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033,P>0.05).斑块的CT值随管腔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影响斑块CT值测量,而0.625 mm层厚和1.250 mm层厚的影响不显著.斑块CT值随管腔密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李锋坦 《医学综述》2013,19(14):2571-2574
CT检查现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由辐射引起的危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人群,其远期效应不容忽视。如何在保证图像诊断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目前,降低辐射剂量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CT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改进,如新型探测器、滤过器的使用,先进算法的应用;二是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一站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TA-CS)和体积积分(CCTA-VS)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与心电门控CT平扫测得标准积分(CACS、VS)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1 075例受试者,男447例,女628例,平均年龄(56.79±9.49)岁。全部受试者均行包括门控CT平扫和CCTA的常规冠状动脉CT检查,测量CACS、VS、CCTA-CS和CCTA-VS。选择CACS与CCTA-CS均不为0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CCTA-CS和CCTA-VS的一致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与Bland-Altman检验分析CCTA与门控CT平扫所测评分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根据CACS对受试者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度分层,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多组间的CCTA-CS与CCTA-V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钙化积分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CTA和常规冠状动脉CT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ED)。 结果 CACS和CCTA-CS不为0的受试者共437例。2名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测量的CCTA-CS和CCTA-VS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960)。CCTA-CS与CACS、CCTA-VS与VS均呈较好的正相关(r2=0.98、0.96,均P<0.05)。Bland-Altman检验结果显示CCTA与门控CT平扫所测评分间的一致性较高。不同危险分层病人的CCTA-CS和CCTA-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脑血管病均为CACS、CCTA-CS的危险因素。CCTA检查的ED低于常规冠状动脉CT检查,Flash扫描可减少21.2%,Sequence扫描可减少18.6%。 结论 CCTA一站式测量可以精确定量钙化,测得的CCTA-CS、CCTA-VS与标准积分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名受检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前口服美托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以4分法对各冠状动脉段的最佳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率、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80名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纳入分析1039段冠状动脉,其中1003段(96.54%)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6.07±1.13)mSv。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左前降支、左主干图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及各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变异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当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时,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脑容积灌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实验1:全部患者(对照组30例、脑栓塞组20例)行头部MRI增强检查,加扫3D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序列.对照组计算3DASL及DSC得到的大脑左右半球半卵圆中心镜像感兴趣区(ROI)的脑血流量(CBF)比,脑栓塞组计算2种方法得到的病灶区域与对侧镜像ROI的CBF比,配对分析数据.实验2:急性及亚急性脑栓塞组和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患者各30例,全部行常规头部MRI检查,加扫3DASL序列,对比分析弥散成像(DWI)及3DASL 2种技术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及面积大小.结果 实验1:2种灌注方法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对照组左右侧镜像ROI的CBF比值:3DASL为1.02±0.18,DSC为1.06±0.24,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栓塞组病灶区域与对侧镜像ROI的CBF比值:3DASL为0.50±0.12,DSC为0.48±0.18,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急性及亚急性脑栓塞的检出率:DWI和3DASL均为100%.同一病例相同病变显示面积的大小:SDwI<S3DASL,n=22; SDW1≈S3DASL,n=8;SDWI>S3DASL,n=0.TIA的检出率:DWI为0%,3DASL为70%.结论 3DASL和DSC相比,测量脑血流量有相似的敏感性,且具有三维成像扫描范围广、无需注射对比剂和可重复性强等优势.3DASL较DWI有更高的TIA阳性检出率,有助于TIA的早期诊断,全面准确地评估缺血半暗带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情况,可作为急诊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