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6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康复快等特点,可作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993年至2010年经腹腔穿刺液细菌学检查、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炎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轻症型10例(30.3%),重症型23例(71.2%)。腹部X线平片、B超、CT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腹腔穿刺抽液涂片细菌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33例(重症型23例,轻症型10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9例死亡,其中包括肝硬化腹水7例。结论积极采取诊断性治疗、密切观察,反复体检,是提高原发性腹膜炎确诊率的必要手段;原发性腹膜炎的特点是重症型占多数;轻症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型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核分布基因C结构域1 (NudC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法测定NudCD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测不良事件的指标。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中NudCD1阳性表达率85.3%。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25%。NudCD1蛋白表达增高与肺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NudCD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与低表达的患者整体生存曲线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NudCD1均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指标。结论 NudCD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均上调,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进展以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993年至2010年经腹腔穿刺液细菌学检查、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炎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轻症型10例(30.3%),重症型23例(71.2%)。腹部X线平片、B超、CT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腹腔穿刺抽液涂片细菌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33例(重症型23例,轻症型10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9例死亡,其中包括肝硬化腹水7例。结论积极采取诊断性治疗、密切观察,反复体检,是提高原发性腹膜炎确诊率的必要手段;原发性腹膜炎的特点是重症型占多数;轻症型可非手术治疗;重症型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属于纤维上皮源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为较好的诊断方法。乳腺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治疗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方法,首次手术切除范围的合理性是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3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23.50%(43/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3—2018-05间收治的14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70例。外固定组采用胸部护板外固定术(外固定术),内固定组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比较2组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MVV%)、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内固定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外固定组,术后MVV%高于外固定组,VAS评分低于外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且均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腹部疼痛不适、腹部肿块和食欲不振为患者主要症状;术前诊断率28.57%,患者1,5,10a生存率分别为71.43%,53.57%,39.28%;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关。结论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免疫微生态营养作为肠道准备方法的有效性及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状态。方法将62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d肠道准备方法;试验组在术前3d给予患者免疫微生态营养。术前及术后第1次排便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术中观察肠道清洁度,检测术前及术后第4天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补体C3、C4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观察术后排气时间,感染发生例数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清肠效果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4天,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术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感染发生例数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免疫微生态营养作为肠道准备方法有效可行。益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且有利于结直肠癌术后肠道功能的保护及恢复,减少术后早期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3例,Cox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23.50%(43/18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肠梗阻的存在是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