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型)患者全脑灰、白质体积减少区域及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13例临床拟诊为MSA-P型可能性大的患者及14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全脑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3D-FSPGR)序列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方法的统计参数图软件(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对MSA-P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灰、白质体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相比,MSA-P患者的脑灰、白质体积均减少;脑灰质减少区多数区域呈双侧对称分布:包括双侧辅助运动区、背侧后扣带皮层、额叶内侧回、颞上回、小脑半球皮层等;少数区域仅累及单侧,如右侧初级运动皮层、体感联合皮层及左侧下前扣带皮层等.脑白质区主要累及双侧额上回、楔前叶、额叶下,左侧颞上回、扣带回及右侧额眶回、颞叶下等.结论 VBM方法具有自动、全面的特点,能客观地反映MSA-P患者组全脑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叶凡  李琢  黄兴  肖志刚 《中国药师》2024,(2):295-301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化疗对晚期大肠癌(CRC)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R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对照组(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比较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结果 共纳入120例CRC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显著提高(P <0.05)。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恶心、反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KPS评分、血清CA72-4、血清CA19-9和血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期后,试验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CA72...  相似文献   
3.
房志学  叶凡  周宇帆  周轲  李琢 《山东医药》2023,(13):20-23+39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组织RNA结合基序单链相互作用蛋白1(RBMS1)、A激酶锚定蛋白12(AKAP12)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胃腺癌患者102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以上,经病理检查明确为正常胃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BMS1、AKAP12表达。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RBMS1、AKAP12阳性表达率,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胃癌组织RBMS1阳性表达与AKAP12阳性表达的关系。分析胃癌组织RBMS1、AKAP12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RBMS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KAP12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分别为75.583、53.204,P均<0.05)。胃癌组织RBMS1阳性表达与AKAP1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25,P<0.05)。胃癌组织RBMS1、AKAP12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36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性质淋巴结超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USPIO)的增强磁共振特征,探讨其与淋巴结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炎症组及肿瘤转移组,兔足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用于建立腘窝淋巴结的炎性增生模型;兔后小腿肌肉接种VX2 瘤株,用于建立腘窝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两组建模后动物均经静脉注射90 μmol Fe/kg的USPIO,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 h分别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观察淋巴结信号强度及T2值变化并计算强化率,扫描后取出腘窝淋巴结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切片,观察淋巴结超微结构的变化、铁颗粒在淋巴结内的分布特征,分析病理显微结构与淋巴结强化的关系.结果 炎症组36枚淋巴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增生,肿瘤转移组共26枚淋巴结为肿瘤转移性.平扫时炎性增生的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的T2信号强度差异无显著性,USPIO强化后,炎性增生淋巴结中心T2信号强度明显降低,肿瘤转移淋巴结则表现为均匀而不明显的T2信号下降,二者淋巴结强化率分别为57.39%和29.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切片显示淋巴结内的USPIO铁颗粒主要分布于淋巴结髓索结构内,副皮质区及皮质区巨噬细胞相对较少,与MRI图像相对应;电镜检查显示USPIO颗粒均存在于巨噬细胞的胞饮泡内.肿瘤转移淋巴结中,4枚正常淋巴结结构丧失,19枚仍存在部分淋巴结结构但其内含USPIO铁颗粒的巨噬细胞减少且巨噬细胞内铁颗粒数目减少,3枚仅见小片状包膜下转移灶.结论 良恶性淋巴结USPIO强化特征与淋巴结的超微结构特别是巨噬细胞在结内的分布及其功能状态有较密切关系,可能影响USPIO对淋巴结性质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苯噻啶片,第1~3天,0.5 mg/次,1次/d,晚间服用;第4~6天,0.5 mg/次,2次/d,中午和晚间服用;第7天起,0.5 mg/次,3次/d;若病情基本控制,则酌情递减0.5 mg/周至适当剂量维持,若递减后病情有加重趋势再酌情增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发作情况、症状积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较对照组的83.61%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积分、头痛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而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Vm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清5-H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头痛发作的缓解和症状减轻,使机体炎症反应、血管舒缩及疼痛感知异常得到控制,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SD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探讨临床型1.5 T MR扫描仪活体示踪SD大鼠急性心梗后心肌注射USPIO标记的干细胞并同时评估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USPIO 40 μg Fe/ml、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 1.5 μg/ml与ADSCs共...  相似文献   
7.
8.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行胃镜检查,取多个活检标本作病理组织学切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决定是否感染Hp,并同时作^13C-UBT.结果:^13C-UBT的敏感性、特异性与病理组织学和快速尿素酶检测Hp的检验结果比较而计算得到,敏感性96.30%,特异性100%。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确定患的Hp感染状态是一非常可靠、准确、安全、简单的诊断方法,因其无创伤,易被患接受,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在兔炎性淋巴结中的增强磁共振特征,建立USPIO淋巴结显像的常规注射及扫描方案.方法 12只健康新西兰兔于足垫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腘窝淋巴结的炎性增生模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45、90、135 μmol Fe/kg)的USPIO,注射前后行磁共振扫描,观察不同浓度组及90 μmol Fe/kg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淋巴结强化特征,测量各组淋巴结T2信号强度、T1信号强度、T2*值及T2值变化并计算T2强化率.结果 炎症淋巴结在USPIO增强后24 h,90和135 μmol Fe/kg浓度组T2加权像序列强化效果及强化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显著优于45 μmol Fe/kg浓度组(P<0.05);90 μmol Fe/kg组在6~24 h T2信号强度、T1信号强度、T2值及T2强化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90 μmol Fe/kg组淋巴结信号强度降低在18 h达峰值,于18~24 h均能获得较好的图像.结论 90 μmol Fe/kg可以较好地强化淋巴结,注射USPIO后18~24 h采集淋巴结图像可以达到满意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兔腘窝淋巴结动物模型,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三种不同的半自动方法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 21只兔被随机分为炎症和肿瘤转移两组,在动物模型建立以后,行磁共振扫描,采用多b值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后取出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