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腮腺肿瘤占全部唾液腺肿瘤的70%~80%,而腮腺肿瘤的80%是良性肿瘤[1].笔者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总结其CT特征并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针刺头部同侧运动区治疗脑性瘫痪2例梁建情,李炳灿临床上运用头针治疗中枢性瘫痪常取肢体瘫痪的头部对侧运动区进行针刺,但笔者从1990年起在临床上发现两例中枢性瘫痪患者经头颅CT检查,证实系同侧中枢病变导致同侧肢体瘫痪,我们采用针刺头部同侧运动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右上纵隔增宽是胸部X线平片的一种常见征象,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因此,有关右上纵隔增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目前,CT、MRI已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并显示出较X线平片有诸多的优势,但未见有关CT、NRI对右上纵隔增宽诊断的专题论述。本文收集2000年2月至2006年5月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40例和根据CT、MRI典型表现诊断血管性病变的22例胸部X线平片显示右上纵隔增宽的病例,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右上纵隔增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小儿泻速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先进行抗生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儿泻速停颗粒治疗,对照组应用思密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儿泻速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好,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患儿家属信赖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3例75个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75个早期ANFH中, Ⅰ期30髋;Ⅱ期45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5.3%, 64%及100%.结论 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脓毒症婴幼儿Toll样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因子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脓毒症患儿20例(脓毒症组),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20例(严重脓毒症组),以同时期20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TLR4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前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婴幼儿外周血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阳性率比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52.48±27.37)%和(80.56.±42.95)%比(15.63±9.28)%;(26.58±14.26)%和(49.32±23.74)%比(2.84±2.0r7)%;均P<0.01];严重脓毒症组婴幼儿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 TLR2和TLR4可能共同参与了婴幼儿脓毒症时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激活TLR信号通路。婴幼儿脓毒症时TLR2和TLR4可能介导了血清前炎性因子TNF-α,IL-6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7.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3例X线、CT及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3例62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的诊断结果。结果:62髋早期ANFH中,Ⅰ期25髋,Ⅱ期37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4.1%、62.9%及100%。结论: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方面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昭才  李炳灿 《华夏医学》2007,20(6):1356-135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其症状及体征,目前CT及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对57例行CT或MRI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CT,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患者,男37例,女20例;年龄17~60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部活动障碍,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小腿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表现。1.2方法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CT型号:GE公司LiPt-speet16螺旋CT,软组织窗宽:200~400HU,窗位:30~50HU;骨窗窗宽:1200~2000HU,骨窗窗位:300~60…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动静脉畸形(PAVM)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异常病变.笔者报告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及(或)临床证实的PAVM 2例,结合文献讨论MSCTA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意义。方法将近年来我院NICU收治的35例健康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俯卧头侧位,对照组15例,通常仰卧位,余治疗两组完全相同。采用美国Bicore CP 100新生儿肺功能仪检测35例对象仰俯卧位时肺功能,并采用日本Bp-88多参数监护仪监护,设置呼吸暂停报警。结果俯卧位者潮气量、气道阻力、动态肺顺应性明显优于仰卧位,而且发生呼吸暂停次数、持续时间、消失时间均短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及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适宜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