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10月东莞广济医院皮肤科血清标本480份,用免疫比浊法、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进行检测,阳性结果与TPPA检测不符的标本采用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进行验证;另选择10份TPPA检测滴度为1∶1 280阳性标本,用生理盐水按照1∶40、1∶80、1∶160、1∶320、1∶640、1∶1 280进行稀释,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PPA检出阳性标本70份,免疫比浊法检出阳性标本69份,ELISA检出阳性标本73份,4份与TPPA阳性结果不相符的标本经FTA-ABS确认全部为阴性;10份滴度为1∶1 280的阳性标本稀释后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对各个滴度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分别为78.3%和96.7%。结论免疫比浊法、ELISA与TPPA3种方法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比浊法可以取代TPPA作为梅毒血清学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认试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敏感性方面免疫比浊法比ELISA低,在检测低浓度标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比浊法不能取代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骨科术后大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骨科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项目指导输血,观察组根据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术后输血情况、凝血功能,并分析观察组术前、输血前、输血后、术后24h TEG各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血量、血浆、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4h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前K值、R值、MA值较术前明显上升,输血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导临床输血可优化输血方案,减少血液制品使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与疾病临床分期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各30例,同期内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24小时微量白蛋白(mALB)、UAER、胱抑素C(CysC)及尿ADPN水平差异,进一步比较DN组不同临床分期的ADPN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分析尿ADPN与各临床指标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FPG、Scr、CysC、mALB、UAER、ADPN水平依次高于T2DM组、对照组,DN组患者eGFR水平依次低于T2DM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中不同分期之间的AD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分析显示,ADPN与S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DPN与DN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DN患者尿AD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者和单纯糖尿病者,且其水平随着DN病情进展的加重而升高,与DN的病变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生殖内分泌激素、脂肪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PCOS 100例作为PCOS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生殖内分泌激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总睾酮(T)、抗苗勒管激素(AMH)]、脂肪因子[脂联素(ADPN)、瘦素(LEP)、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kruppel样因子7(KLF7)、糖类抗原125(CA125)、人趋化因子(F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并分析与PCOS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POCS组BMI、FSH、LH、T、AMH、ADPN、RBP、hs-CRP、KLF7、CA125、MCP-1、INS、FB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MI、KLF7、T、LH、ADPN、hs-CRP、RB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2种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平台测定抗苗勒管激素(AMH)在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平台的不同分为2组即亚辉龙组和贝克曼组,分别运用2种平台检测125例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基于月经情况和超声卵泡数,将125例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卵巢低反应组、卵巢功能正常组、卵巢高反应组和多囊卵巢...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罕见疾病。在我矿区职工和家属约20万人口中,自1952年至今仅见一例。本病死亡率甚高。Barrett氏称,他所收集的1724年——1946年文献上报告的50例结果均死亡;Kinsella,Mores和Hertzog三氏于1952年报告的134例中,只有27例幸存;我国胡其光、赵和言、冯雨民等人于1957年——1959年先后报告5例,均为死亡病例。我院于1977年收治一例,以结肠代食管并行肺膜纤维板剥脱术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预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急性尿潴留(AUR)的价值。方法 选取东莞市中医院100例老年BPH患者(2020年1月—2021年4月)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口服盐酸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片治疗,随访1年,记录AUR发生情况,据此分为AUR组、非AUR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BPH发生AUR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前列腺体积(PV)、u-PSA对老年BPH发生AUR的预测价值。结果 100例老年BPH患者AUR发生率为26%;AUR组u-PSA水平高于非AUR组,PV大于非AUR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PSA水平及PV增高是老年BPH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u-PSA预测AUR的AUC=0.897,高于AUCPV(P<0.05)。结论 u-PSA可作为老年BPH继发AUR的量化评估指标,有利于临床早期筛查、诊断,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