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4月~1992年2月,我们用非诺贝特(fenofibrate)治疗高脂血症共32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高脂血症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8~79岁,平均56.09±12.59岁。临床上伴冠心病18例,高血压10例,心肌梗塞后2例。所有病人半年内未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糖尿病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多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发现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MODY1—6基因所致单基因突变糖尿病等,其中以线粒体基因(mtDNA)突变糖尿病最为常见,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把线粒体糖尿病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为0.5%~1.5%。本文现  相似文献   
3.
李永航  朱珠  高政南 《中外医疗》2010,29(4):125-126
目的研究贝前列腺素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贝前列腺素钠60μg/d(tid,20μg/次),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60mg/d静滴,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前列腺素钠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前列腺素钠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血糖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为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G组)20人,常规胰岛素多次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25人。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G组的空腹及早餐后的血糖比MSII组控制得好,接近目标值(P〈0.05)。G组在血糖手术前后的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MSII组(P〈0.05);两组在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在控制血糖方面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4个月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对于48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在停用其他降糖药后应用诺和锐30—133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糖、HbAlc、BMI、胰岛功能(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通过计算观察HOMA—B和HOMA—IR变化,也同时也比较了治疗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和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从而对诺和锐30进行安全方面评估。结果患者平均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间为(8.2±2.8)d,血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bAlc也下降明显,(降低程度3.03%,P〈0.01)。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OMA—IR也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胰岛素用量与治疗达标时胰岛素用量相比下降了43.6%(P〈0.001),其中13例完全停用胰岛素,仅用饮食和运动控制即可达到血糖稳态;14例停用午餐前胰岛素;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低血糖或症状性低血糖,但没有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BMI变化体重增加(2.28±0.41)k(P〉0.05)。结论此临床病例观察证明了每天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初发型的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很快消除葡萄糖毒性,恢复B细胞功能和减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用量可以大幅度减少,部分患者可以诱发出2型糖尿病蜜月期,其体重增加有限,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又一很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血糖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为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G组)20人,常规胰岛素多次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25人。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 G组的空腹及早餐后的血糖比MSII组控制得好,接近目标值(P0.05)。G组在血糖手术前后的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MSII组(P0.05);两组在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在控制血糖方面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糖尿病单基因致病类型。在最新的糖尿病分型中把其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线粒体糖尿病也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为加深对此病的认识,除介绍线粒体DNA3243点突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外,重点探讨此突变的胰外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情况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糖尿病有关的其它线粒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强化组)及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单纯强化组),当血糖控制达标时,联合强化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平均血糖绝对差(MODD)、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明显低于单纯强化组[(3.76±1.47)对(6.52± 1.57) mmol/L,(0.57±0.49)对(1.10±0.69) mmol/L,(1.44±0.60)对(2.42±0.92)mmol/L,均P<0.01].联合强化组日平均血糖(MBG)明显好于单纯强化组[(7.08±0.69)对8.27±1.31)mmol/L,P<0.01];疗程结束时联合强化组HbA1c水平好于单纯强化组(6.77% -0.57%对7.21%±0.83%,P<0.05),低血糖发生率较少(29%对48%,P<0.01),体重指数较低[(24.14±2.7对27.63±3.41)kg/m2,P<0.01].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2000~2004年明确诊断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DLA)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平均69岁。病死6例,死亡率46%,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1)病史:一般有糖尿病史,服用苯乙双胍(降糖灵)史,有肝肾功病变史;(2)具有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深大呼吸,面色发红等;(3)实验室检查:血气pH〈7.35,AG〉18mmol/L,血乳酸〉5mmol/L。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糖尿病单基因致病类型。在最新的糖尿病分型中把其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 ,属于 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线粒体糖尿病也是一大类异质性疾病。为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除介绍线粒体DNA 3 2 4 3点突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外 ,重点探讨此突变的胰外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情况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糖尿病有关的其它线粒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