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估2018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和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将明显增加。登革热仍有可能出现境外输入病例,云南、广东等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本地病例的可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于低发期,但国内和国际旅行相关暴发风险持续存在。炭疽报告病例数会继续上升。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以及印度尼帕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8年6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食物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炭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印度尼帕病毒病相关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别乙型脑炎病毒在不同细胞系上的生长特点, 为乙脑病毒的研究中细胞系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BHK-21、Vero、C6/36、PK-15、DF-1、N2a、SH-sy5y和MDCK细胞系, 通过空斑测定法和RT-qPCR法评价基因1型(G1, NX1889株)、基因3型(G3, P3株)和基因5型(G5, XZ0934株)乙脑病毒在上述细胞系中的增殖能力。结果 3种基因型别乙脑病毒在BHK-21、Vero、C6/36、DF-1、N2a和PK-15细胞系中存在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在同一种细胞系中引起CPE的特点并未观察到明显不同。病毒感染SH-sy5y和MDCK细胞系后没有明显的CPE出现, 但是在SH-sy5y细胞系中存在病毒的增殖, 而MDCK细胞系为非敏感细胞系。G1、G3和G5型乙脑病毒在BHK-21、Vero和SH-sy5y细胞系中的增殖曲线没有明显差异;在C6/36和PK-15细胞系中, G1型乙脑病毒的滴度高于其他两型乙脑病毒;在DF-1细胞系中, G5型高于其他两者, 在N2a细胞系中, G5型低于其他两者。结论 3种不同基因型别的乙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G1、G3和G5三个基因型别的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国家标准株实验室鉴定评价指标,评价乙脑病毒国家标准株。方法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基于乙脑病毒研究工作中的应用,以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数据为基础,鉴定G1型(NX1889株)、G3型(P3株)和G5型(XZ0934株)三个基因型别乙脑病毒株的特征。结果乙脑病毒电镜下为球形颗粒,直径约为60 nm;感染BHK-21、Vero细胞后,细胞病变效应以细胞圆缩脱落为主,感染C6/36细胞后,表现为细胞融合和脱落;病毒滴度为105~107PFU/ml,噬斑大小存在型别差异;G1、G3和G5型乙脑病毒三周龄小鼠腹腔攻毒的半数致死量为50.51 PFU、6.98 PFU、8.13 PFU,五周龄小鼠颅内攻毒的半数致死量为3 PFU、0.3 PFU、1.35 PFU;G1、G3和G5型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0967 bp、10976 bp和10983 bp。结论通过乙脑病毒电镜、细胞、动物和基因组等实验室指标的确定,鉴定与评价了三个基因型别乙脑病毒国家标准株,为其他病毒国家标准株的鉴定与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17年采集自重庆地区蚊虫标本携带的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系统发育法进行种类及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库蚊标本来源的病毒阳性分离物 CQFD2017能引起白纹伊蚊细胞C6/36病变,但不能引起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病变。 CQFD2017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0 893 bp, 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位于Nidovirales病毒目Mesoniviridae病毒科的Yichang病毒所在的进化分支,与Yichang病毒(NC_040534)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8.6%,ORF1a和ORF1b区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9.06%和99.15%,因此将该毒株命名为Yichang病毒CQFD2017株。结论 2017年重庆市库蚊标本分离的CQFD2017株为Yichang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用AS01和Al/CpG联合佐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E(Varicella Zoster virus glycoprotein E, VZV gE)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 BALB/c小鼠分别于0和21天免疫, 小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用VZV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酶联免疫吸附斑点实验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结果经过2次肌肉注射免疫, 实验组(Shingrix、gE+Al/CpG和gE+AS01)中小鼠均能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 增加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gE+Al/CpG免疫组中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1943), 但是AS01佐剂组(Shingrix和gE+AS01)中小鼠产生的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高于Al/CpG佐剂组(gE+Al/CpG)。相比于AS01佐剂, Al/CpG佐剂诱导小鼠产生了偏向Th2型的体液免疫应答。各实验组中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l/CpG佐剂联合gE蛋白诱导高滴度中和抗体, 但是诱导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强度低于AS01佐剂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的重组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 RA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全球共享数据库下载VZ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针对四个保守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并筛选出最佳组合, 通过引物与探针浓度梯度筛选出最佳反应体系, 建立荧光型RAA检测方法。用VZV阳性质粒标准品与梯度稀释的临床样本评价方法的灵敏度, 以最低检出极限浓度的阳性质粒标准品进行重复实验评价方法的重复性, 以其他病毒核酸评价方法的特异性, 同时用本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方法筛选出针对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28基因的引物对F2/R2与探针P2为最佳组合;考虑到成本因素, 最佳引物浓度为500 nmol/L, 最佳探针浓度为280 nmol/L;最低检出极限为101拷贝/μL, 最低可检测到Ct值为36.027的临床阳性样本;重复实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术中进行不同方式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和预后情况,以评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53例T1N0M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采样。根据淋巴结切除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术中切除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各1枚的患者作为采样组(49例);一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1枚,另一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数量>1枚的患者作为单侧清扫组(49例);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数量都>1枚的患者作为双侧清扫组(55例)。术后随访,比较各组患者之间预后的差异。术后7 d使用电子喉镜检查患者声带情况并采用Clavien-Dindo系统进行分级。比较各组患者之间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采样组患者5年总生存期(OS)率为66.8%,单侧清扫组88.5%,双侧清扫组93.8%;采样组与单侧清扫组或双侧清扫组之间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清扫组与双侧清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1N0M0期的食管鳞癌患者,术中对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应尽可能清扫,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对阿曲库铵肌肉松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无脑、心、肺、肝、肾和神经及肌肉代谢性疾病的男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品0.5mg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0.5mg组(B组)和盐酸戊乙奎醚1.0mg组(C组)。插管前30min按分组术前用药,观察肌肉松弛药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及T4:T1≥0.75恢复时间。结果C组和A、B组比较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作用时间、T4:T1≥0.75时间及25%~75%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95%恢复时间C组较A和B组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和B组间各项观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更适合仅使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作为肌肉松弛诱导的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方法 基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通过筛选引物探针组合,优化双重微滴式数字PCR反应退火温度及引物探针浓度比,建立双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反应体系,对其他病毒进行检测,对临床样本进行验证,对建立的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800 nmol/L和250 nmol/L,最佳退火温度是56℃;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高,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最低检测下限为2.97拷贝/μL,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最低检测下限为2.73拷贝/μL;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检测结果稳定;特异性强,未发现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EB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71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