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抢救。方法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肾功能不全(A组)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肾功能不全(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A组24~48h内纠正酮症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B组3~5d纠正酮症酸中毒,14~30d纠正心肾功能不全。结论采用不同方法给予胰岛素及补液等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改善危重哮喘患者肺机械通气参数、细胞因子水平、血气分析结果的机制.比较应用碳酸氢盐置换液与乳酸盐置换液在以上方面的差别.方法 26例危重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碳酸氢盐CBP组(8例)、乳酸盐CBP组(8例),分别应用单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碳酸氢盐置换液CBP、机械通气+乳酸盐置换液CBP治疗24 h,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肺机械通气参数、血清细胞因子、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电解质的影响.结果 碳酸氧盐CBP组、乳酸盐CBP组治疗24h后肺机械通气参数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pH值及氧分压得到改善;两种置换液对血清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乳酸无明显影响.乳酸盐CBP组pH值明显高于碳酸氢盐CBP组(7.39±0.05比7.30±0.01,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碳酸氢盐CBP组(57.14±5.04比89.00±3.66,P<0.01).结论 联合应用CBP治疗危重哮喘可以更快改善肺机械通气参数和血气分析结果,迅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乳酸盐置换液可以更好地改善CO2潴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作为对照,观察滴定最佳顺应性方法选择最佳PEEP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14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例;分别使用低流速法描记准静态P-V曲线和滴定最佳顺应性的方法确定最佳PEEP,连续测量3次,比较各组所确定的最佳PEEP值和重复试验的一致性;观察试验前及试验后2、4、6h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合指数(0I)、肺顺应性(C)以及血浆中细胞因子和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础状态无明显差异.②准静态P-V曲线和滴定最佳顺应性方法确定的最佳PEEP值(cmH20,1 cm H2O=0.098 kPa)无明显差异(11.53±2.07比10.57±0.87,P>0.05).但准静态P-V曲线描记的重复性差,3次描记的P-V曲线斜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次确定的最佳PEEP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第3次与第1次描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0±1.92比10.00±1.58,P<0.05);而滴定最佳顺应性的方法重复性好,每次确定的最佳PEEP值无明显差异.③描记准静态P-V曲线后患者的心率(HR,次/min)、体温(℃)、白细胞介素-6(IL-6,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SP-D(μg/L)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平均动脉压(MAP,mm Hg,1 mm Hg=0.133 kPa)、连续心排血指数(CCI,L·min-1·m-2)、OI(mm Hg)及C(ml/cm H20)均呈下降趋势,均于试验后6h达峰值或谷值,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17.34±8.53比93.71±5.38,体温:38.05±0.73比36.99±1.02,IL-6:144.84±23.89比94.73±5.91,TNF-α:151.46±46.00比89.86±13.13,SP-D:33.65±8.66比16.63±5.61,MAP:85.47±9.24比102.43±8.38,CCI:3.00±0.48比3.81±0.81,OI:62.00±21.45比103.40±37.27,C:32.10±2.92比49.57±7.18,均P<0.05),提示准静态P-V曲线的描记会加重原有肺损伤;而滴定最佳顺应性试验前后患者HR、MAP、体温、CCI、OI、C、细胞因子及SP-D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滴定最佳顺应性方法确定最佳PEEP重复性好,临床操作更简单、更安全,便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准静态法描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分析其呼气支的回归点与呼气末死腔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14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用准静态法描记P-V曲线,描记时将潮气量表连接于流量传感器,记录呼气支呼气起始时的潮气量(VT1)和呼气结束时的潮气量(VT2),计算其差值(ΔVT=VT1-VT2);同时记录呼气过程中流量传感器显示的潮气量(VT3)和预设潮气量(VT4);并对ΔVT与VT3以及VT4与VT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ΔVT为(417.40±119.68) ml,VT3为(399.29±121.36) ml;ΔVT与VT3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P=0.000),说明呼气支ΔVT与肺内陷闭气体量相关.VT4为(908.21±106.52) ml,VT1为(892.26±106.32) ml;VT4与VT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P=0.000).结论 ARDS患者可能因呼气末部分气体陷闭,导致死腔增加,显示P-V曲线呼气支无法回到基点,且呼气支ΔVT与陷闭气体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甲型H1N1流感的肺保护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时,如何通过肺休息实施肺保护策略.方法 对5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支持和不同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其中2例死亡患者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同时利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进行控制性肺膨胀,复张压力设定在40 cm H_2O(1 cm H_2O=0.098 kPa).3例存活患者均应用肺休息策略,即逐渐抬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过最佳顺应性寻找最佳PEEP,然后通过BiPAP模式将高水平压力(Phigh)设定为20 cm H_2O进行观察.结果 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损伤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伴脓毒症死亡;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采用肺休息治疗策略,最终康复.结论 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治疗时,通过肺休息实施肺保护策略,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对患者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9例)和心功能低下组(15例).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潮气量(VT)分别维持于6、10、15ml/kg,其他参数不变,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后,VT调节同前.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 min后测量呼吸力学及中心静脉压(CVP)、CI、ITBVI指标,试验过程中上述参数随机选择进行.结果 在心功能正常组,两种呼吸模式间CI、ITBV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气道压(Pmean)、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67、0.124、0.348、0.328、0.110、0.187);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10 ml/kg VT时,BIPAP模式下高于SIMV模式(P=0.030).在心功能低下组,CI、ITBVI在SIMV模式下降明显,仅在10ml/kgVT时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10、15 ml/kg VT时BIPAP模式下Pmean均较SIMV模式低(P值分别为0.003、0.000、0.004);而SVRI、HR、MAP及PEEPi在不同VT水平两种呼吸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通气模式随VT增加均可使CI、ITBVI降低.在相同VT时,压力控制模式(BIPAP)较容量控制模式(SIMV)Pmean相对低,对CI、ITBVI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应用PiCCO监测容量变化时通气模式可影响CI、ITBV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