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各年龄段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各支冠脉血管病变的特征及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决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CAG的患者274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0岁)126例,平均年龄(35.10±4.91)岁;中年组(41~65)岁1774例,平均年龄(55.00±6.60)岁;老年组(≥66岁)842例,平均年龄(71.68±4.49岁)。运用自编的"CAG检查Epidata数据库",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和冠脉数据,包括: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各支血管的病变特征、TIMI血流情况、放置支架及手术情况,并依据美国心脏协会所制定的冠脉狭窄程度评价标准计算Gensini积分。 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行CAG检查的构成比分别为4.6%、64.7%、30.7%,其中以中老年人群占比最高为95.4%;3组患者男性比例(84.1%、65.8%、58.7%)、年龄[(35.10±4.91)岁、(55.00±6.60)岁、(71.68±4.49)岁]、LM病变(0.8%、5.4%、12.4%)、RCA病变(38.9%、62.5%、77.7%)、LAD病变(55.6%、81.0%、92.2%)、LCX病变(23.0%、52.5%、71.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管弥漫性病变(4.0%、5.2%、9.3%)、钙化病变(1.6%、8.2%、11.2%)、侧支循环的建立(6.3%、3.0%、15.8%)、急诊手术比例(18.3%、24.5%、20.0%)、需择期PCI术比例(6.3%、13.7%、18.9%)、手术时间[12.0(7.0,28.5)min、15.0(9.0,38.0)min、16.0(10.0,45.5)min]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RCA、LM/LAD、LCX是否放支架、是否有血栓形成及是否有瘤样扩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3支血管(RCA、LAD、LCX)TIMI血流为3级(RCA:61.1%、86.0%、84.9%,LAD:54.8%、75.2%、82.5%,LCX:75.4%、47.9%、62.6%)、LAD病变TIMI血流为0级(15.1%、7.7%、7.6%)、LCX病变TIMI血流为1级(1.6%、0.3%、1.7%)及2级(15.9%、1.5%、2.0%)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5.0(0,39.8)分、13.0(4.0,35.6)分、22.0(10.0,50.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CA病变TIMI血流0级、1级与2级,LAD病变TIMI血流1级与2级,LCX病变TIMI血流0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冠脉病变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冠脉病变率增加;不同年龄段LM、RCA、LAD、LCX冠脉病变比例、弥漫病变、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冠脉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支血管以LAD病变比例最高;LCX血管病变以TIMI血流1级、TIMI血流2级的血流缓慢现象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0.304,95%CI 0.144~0.642)、(OR=0.184,95%CI 0.099~0.343)、(OR=0.228,95%CI 0.123~0.424),P<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071,95%CI 0.031~0.163)、(OR=0.294,95%CI 0.117~0.743)、(OR=0.323,95%CI 0.117~0.888),P<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例1,男,72岁.排便时突发胸骨后烧灼样痛,阵发性加剧,向肩背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立即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症状无缓解.既往有类似胸痛发作1次,约5 min,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依姆多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边疆高原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居彝族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血生化的临界值。方法 选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县市2014年1月~2020年9月于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世居彝族冠心病患者222例纳入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住院的世居彝族非冠心病患者222例纳入非冠心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血液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彝族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高血压、糖尿病均为彝族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IP降低为彝族冠心病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校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后,同时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彝族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无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的2.4倍(OR=2.437,95%CI:1.592~3.729,P<0.05)。入院时LDL–C与FBG水平预测彝族冠心病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7和0.652,敏感度分别为45.0%和49.1%,特异性分别为71.2%和78.4%。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LDL–C、FBG均是边疆高原地区彝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严格防控糖尿病和高血压,及早干预异常的LDL–C、FBG水平可能对冠心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因安静状态下突发胸痛2 h于2008年4月6日就诊于本院.患者胸痛呈持续性伴全身大汗淋漓,向左肩背部放射,否认撕裂样疼痛,无黑嚎、昏倒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 ,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好 ,使临床医师对老年肝囊肿病人有了更好的治疗手段。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 ,男 2例 ,女7例 ;年龄 62~ 79岁 ,平均 (68 3 3±6 2 1)岁。病人均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 ,餐后加重。有 2例巨大肝囊肿病人  相似文献   
8.
癫痫病因繁多 ,在一些病例具有明确的遗传因素。我们发现四代家族遗传性癫痫 7例 ,现报告如下。先证者 :男 ,1岁 6个月 ,因发热、咳嗽 3d ,抽搐 2次于1998年 9月 13日入院。入院 3d前因受凉后出现鼻流清涕、发热 ,体温 38℃ ,咳嗽。病后第 3d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 ,面色苍白 ,口吐白沫 ,持续 30min后渐恢复正常 ,间隔 3h后复出现全身抽搐症状持续 2 0min遂背入我院。既往 1岁 3月时因发热 ,体温 38 5℃ ,出现抽搐 ,2 0min1次。患儿为第 2胎 ,足月顺产 ,旧法接生 ,出生时无青紫、窒息 ,无产伤 ,母乳喂养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和重复住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评估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综合分析连续两次非计划重返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二次重返住院是否急性心梗再发和/或第2次住院(LM/LAD、RCA、LCX)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第2次住院冠脉造影检查冠脉血管病变加重(Gensini积分增加),分为病情进展组116例和非病情进展组200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1.23±10.32)岁、(60.06±10.06)岁。结果首次心梗后第2次因再发急性心梗而重返入院的冠心病患者22例(6.96%);病情进展组与非病情进展组糖尿病病程、三支血管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有无弥漫病变、是否完全闭塞病变、是否放置支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组较非病情进展组糖尿病病程更长、血管病变更严重、甘油三酯水平更高,冠状动脉出现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放置支架的比例更高(P<0.05)。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否有支架内狭窄、血栓形成、钙化病变、放置支架的直径和长度、是否需择期手术、是否遵医嘱服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为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和重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地控制血糖达标、有效管控糖尿病的病程可减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程,及早干预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可减少患者重复住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0.304,95%CI 0.144~0.642)、(OR=0.184,95%CI 0.099~0.343)、(OR=0.228,95%CI 0.123~0.424),P<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071,95%CI 0.031~0.163)、(OR=0.294,95%CI 0.117~0.743)、(OR=0.323,95%CI 0.117~0.888),P<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