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胶质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荷瘤大鼠)胶质瘤的影响。方法:观察BMSCs培养上清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脑内移植BMSCs对胶质瘤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阳性率、脑内胶质瘤微血管计数的影响及荷瘤鼠生存期的改变。结果:BMSCs培养上清液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BMSCs可抑制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肿瘤增殖,对肿瘤内部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移植BMSCs后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微血管计数未见明显改变。移植BMSCs后的荷瘤大鼠脑内胶质瘤水肿有所减轻。结论:BMSCs移植可轻度抑制荷瘤鼠脑内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因素。根据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分为血液黏度正常组32例、血液黏度升高组68例及高黏血症20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后能否进食,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物与颅脑损伤患者血液黏度升高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中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物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液黏度增加的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正常组术后局部脑梗死、术后再出血、迟发颅内血肿、脑水肿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血液黏度升高组及高黏血症组,而高黏血症组以上指标高于血液黏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术中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药物有关。颅脑损伤患者术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会导致血液高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90例ASA I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全产程镇痛组(A组)、活跃期镇痛组(B组)和无镇痛对照组(C组)。A、B组均采取硬-脊联合麻醉镇痛,A组产妇进入产程时予镇痛至产后2h;B组产妇宫颈口开至≥3cm时予镇痛至宫口开全;C组产妇不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产程不同时段VA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孕妇不良反应和镇痛前、产后2和24h血清PRL浓度。结果三组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镇痛前、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三组产妇产后2、24h血清PRL浓度均明显高于分娩前(P0.01),产后2、24hA组产妇血清PRL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全产程镇痛减轻了产妇痛苦,可促进PRL分泌,有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对IBS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20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讯随机对照观察分为A组(奥替溴铵)、B组(比特诺尔)和C组(地芬诺酯)。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为:显著、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48)。A组和C组中度以上缓解率(69.4%和72.1%)显著高于B组(50.75,p=0.029,0.01)。A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和腹部触痛积分均性减低(P=0.000-0.039),B组和C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黏液便)和腹部触痛积分和组内平均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47)。A组副作用发生率(8.1%)显著低于B组(23.9%,P=0.014)和C组(35.3%,P=0.000),主要由于B组(12.7%)和C组(25.0%)便秘发生增加。结论 上述三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均有效,其中奥替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腹痛型,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主要作用于腹泻型。奥替溴铵副作用少,耐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长期使用易导致便秘。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作为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控制,但在患者群体中普遍存在长期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健脾祛痰法治疗血脂异常效果显著,不仅可同时改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且健脾祛痰法是基于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提出,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对于血脂异常相关的"糖、脂代谢,体质"因素有积极的作用,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抑郁障碍是一类以情绪低落、快感缺失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单胺类递质失衡、神经发生受抑、神经炎症以及胶质细胞功能失调等有关.由于针对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和单胺类递质的临床疗效欠佳,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调控神经发生、神经炎症和胶质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循环手术后测定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白细胞介素-8(ⅠL-8)、γ-干扰素(ⅠFN-γ)水平变化,分析血浆PAF、ⅠL-8、ⅠFN-γ水平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2月份至2014年6月份应用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67例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即观察组,另89例未发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对照组。在术前、术后1d、3d及7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PAF、ⅠL-8及ⅠFN-γ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浓度明显高于手术前( P <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段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无明显波动( P >0.05);观察组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浓度明显升高并在术后3 d时达最高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各时间的浓度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 P <0.05);手术后同一时间点相比较,观察组血浆PAF、ⅠL-8和Ⅰ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后ALⅠ/ARDS患者血浆PAF、ⅠL-8和ⅠFN-γ变化显著,血浆PAF、ⅠL-8和ⅠFN-γ变化与ALⅠ/ARDS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脑胶质瘤趋向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在大鼠脑外伤模型中的迁移能力已得到证实,而其对于脑胶质瘤的趋向性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本实验通过将标记的MSCs移植到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体内,观察它的迁移情况.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培养法,利用MSCs的贴壁生长及可在体外长期培养的特性,获取纯化的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SCs培养皿中加入BrdUrd(终浓度10μg/mL),培养24~48 h后进行移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3 d后移植标记好的MSCs在大脑半球组,BrdUrd标记的MSCs被注入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肿瘤对侧大脑;在颈内动脉组,BrdUrd标记的MSCs被注入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肿瘤同侧的颈内动脉.分别以BrdUrd标记的3T3细胞作为对照组.2周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抗BrdUrd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全骨髓培养法获得了纯化的MSCs.移植到脑组织及颈内动脉的BrdUrd标记的MSCs表现出了明显的向脑胶质瘤迁移的特性.在大脑半球组,MSCs主要集中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部位,在瘤内只有少量分布.在颈内动脉组,MSCs主要分布于肿瘤内部,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位置有少量分布.结论MSCs具有明显的向脑胶质瘤迁移的特性,同时亦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可能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在5.2%~11.4%,并且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有研究显示,5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会发展成肝纤维化,15%~30%发展成肝硬化,而3%将发展成肝功能衰竭。故积极有效地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应用清脂益肝汤(自拟方)治疗NASH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