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药物依从性状况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5∶1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躯体疾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共抽取样本607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Morisky-4依从性调查问卷、医学应对量表(MCMQ)、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7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住院患者平均依从率为42%,内科患者依从率为40.42%,外科患者依从率为43.44%,内外科患者的依从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66,P =0.452);②男性患者(χ2=4.565)、教育年限低(8.97±4.48,t =2.365)、已就业患者(χ2=4.528)及有既往住院史患者(χ2=5.372)的有更高的依从性( P <0.05);③低依从组患者的SDS、SAS及MCMQ回避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依从组( t=3.459,P=0.001;t=4.556,P=0.001;t=3.983, P=0.001),而高依从组在有势力的他人影响(PHLC)的心理控制方式得分高于低依从组( t=-2.846,P=0.005)。【结论】与住院患者依从性有关的社会影响因素有性别、教育水平、就业情况、既往住院史;与依从性有关的心理因素有抑郁、焦虑、患者回避的应对方式,他人影响的心理控制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对孤独障碍(ASD)患儿易激惹行为的作用。方法:67例5~16岁ASD患儿随机分为利培酮组(33例)及阿立哌唑组(34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2、4及8周时分别采用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入组者进行评估。结果:ATEC:治疗前两组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语言、社交及感知维度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语言、感知及行为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治疗后2、4、8周利培酮组的行为维度评分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P均0. 05)。CGI:治疗前两组严重程度(SI)评分及治疗第1周时疗效总评(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在治疗后第2周开始、阿立哌唑组在治疗后第4周开始SI和GI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第4周开始利培酮组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P均0. 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 0. 05)。结论:利培酮对ASD患儿易激惹、冲动等行为的作用优于阿立哌唑,但不良反应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