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介绍立体一定向微电极导向射叔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108例帕金森病人的苍白球和(或)丘脑腹外侧核进行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8.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现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射频治疗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也相应产生了一些短期并发症如偏瘫、意识障碍、多尿等影响病人康复。我院根据射频损伤机制 ,辨证施治 ,采用中药静脉配方“脑脉通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 :病人均系同期行细胞刀手术病人 ,凡术后第二天出现以下三项之一者均纳入 :1意识障碍 :明显嗜睡或昏睡 ;2明显面瘫 :口齿不清 ,声低 ,口角歪斜 ;3一侧肢体偏瘫 :肌力≤ 3级。符合纳入标准 75例 ,随机分类治疗组 37例 ,女性 19例 ,男性 18例 ,平均年龄 61.0岁。对照组 38例 ,女性 19例 ,男性 19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375例PD病人的苍白球和(或)丘脑腹外侧核进行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1%。结论 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是目前治疗PD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 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性壳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8 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χ~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0.047)。结论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相似文献   
6.
李成勋 《广西医学》2010,32(5):627-628
目的探讨儿童胸段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D)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儿童胸段SCIWORD的受伤方式、影像学检查、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案,从解剖、损伤机制、影像学特点来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儿童脊柱解剖有其特殊性。MRI可协助预后的判断。MPSS方案对ASIA A级无明显效果。结论儿童胸段SCIWORD ASIA A级临床疗效不佳,MRI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无需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能增强初步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采用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头痛8例均好转,4例视力较前有所恢复。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MRI和内分泌检查可以提供帮助,经蝶显微操作手术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 9月~ 1999年 12月 ,我院脑外科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4 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予以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病人均为我科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中男性 30 ,女性 16例 ,年龄 2 6~ 85岁 ,平均年龄 57岁。1.2 临床表现 :神态清醒者 2 8例 ,嗜睡 18例 ,头昏、头痛 15例 ,恶心、呕吐 8例 ,偏瘫 7例 (肌力 1~ 3级 ) ,颈项强直 6例。舌质红 ,苔黄 10例 ,舌质紫暗有瘀斑 ,苔白 10例 ,舌质淡 ,苔白腻 3例。脉沉涩 13例。1.3 放射学检查 :所有病人均由头颅 CT检查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锥孔引流与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微创组CT定位用YL-1型血肿粉碎针微创锥孔引流,常规组常规钻孔引流治,治疗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微创组和常规组疗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0.05),并发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0.01).结论 两方法达到相同临床疗效.但微创锥孔引流简便,并发症少,痛苦少.  相似文献   
10.
鞍区Rathke囊肿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区Rathke囊肿是鞍区占位中少见疾病,发病率占鞍区疾病约7%~8%,我院近5年来经蝶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有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