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染性肝炎首先由苏联学者包特金在1888年报告其临床情况及流行情况,故又称包特金氏病。该病为滤过性病毒通过胃腸道传染的急性传染病,可形成大流行或散发性小流行。近年来,发现无黄疸型与不显症状的亚临床型肝炎较多,因此各家报告均有增加趋势。兹将本院1953年至1962年6月共8年零6个月收入院的160例传染性肝  相似文献   
2.
<正> 慢性克山病是以心肌损害为主的慢性病程心肌病,亦是一种地方病。目前对慢性克山病缺少有效的根治方法,我院(所)于1975年5月在沂蒙山区的沂水,1978年在鲁南邹县与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附院共同在新泰县的病区,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克山病94例,现将我们治疗观察的效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
自1951年~1977年,我们收治中毒型菌痢1,124例。本文对一般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法等不作叙述,着重介绍抢救中的体会。病例资料一、年令与性别:3岁以下483例,3~7岁544例,8~12岁97例。男性617例,  相似文献   
4.
对10个省描记的14,956份正常小儿心电图与462份克山病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了QRS 低电压判定标准及诊断心肌疾病的价值,认为 QRS 低电圧应列为克山病主要诊断标准,小儿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59-1961年共收住院治疗小儿腎炎123例,作一初步分析,并以中医的治疗方法,介紹如下,供作参考: 一 資料分析 1.年龄性別: 本組小儿腎炎水肿男94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3.2:1。年龄:2、3岁者各4名,4岁19名,5岁20名,6、8岁各16名,7岁14名,9、11岁各11名,11岁6名,12岁2名。由此可見以4-5岁者为最多,一岁以下者,尚未見有此种病例,年长儿发病率亦低。 2.发病例数: 小儿腎炎水肿1959年发病者24例,占19.5%,60年54例,占43.9%,61年45例,占36.6%。以60年病例为最多,59年以前較少,61年发病数又轉低。 3.腎炎类型:  相似文献   
6.
阿米巴痢疾过去认为在小儿比较少见,但最近中华儿科杂志马兰祖等氏、陈乃斌等氏和陶泺等氏关于小儿阿米巴痢疾的报告中,小儿阿米巴痢疾并非象过去想象的那样少见。关于治疗小儿阿米巴痢疾的药物有:1.吐根素——它仅对急性阿米巴滋养体有效、但由于毒性大、易损心肌,小儿往往不宜应用;2.带氧奎诺啉的衍化物——药特灵等:它只是杀灭肠管中的肠壁表层的原虫,而不能杀灭组织中原虫,因此在治疗中往往需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3.有机砷剂(如卡巴砷醋酷胺肿等)与其他(如加阿的平、氯化哇宁,铋剂混合物等)——用此类药物治疗阿米巴痢疾的文献报导尚不多,因此关于它们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4.抗生素(如金霉素等)——用金霉素冶疗阿米巴痢疾在国内文献中  相似文献   
7.
蛔虫病是最普通的肠寄生虫病,由于传染简单,在农村、在儿童中感染率极高,如我省日照县检查农民517人有蛔虫感染者515例,感染率为99.61%。蛔虫寄生于人体内吸食营养料致发生营养不良症,由于幼虫之转移可致肺炎、哮喘、荨麻疹等,蛔虫在肠管内扰动可致腹痛、肠阻塞、肠穿孔,胆道蛔虫、阑尾炎等;而蛔虫对人体最普通的经常的损害就是在肠管内吸食养料引致营养不良症,所以驱治蛔虫是防治营养不良症最现实和有效方法之一。驱蛔虫有许多有效办法,为了开展大规模治疗,我们选择了几种驱蛔药物作了治疗试验,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作一总结报导。一、治疗对象及方法我们在某小学进行了普查,检查粪便781人,有蛔虫卵者605人,阳性率为77.46%;患者为7—15岁的小学生,分为以下各组进行治疗:1.山道年组:共86人,每次应用山道年0.06克,其中含酚酜0.12克。当晚睡前服药一次,次晨空腹再服一次,二次为一疗程,不另用泻剂。2.枸椽酸(口派)哔嗪组:共106人,每次服药16片(每片160毫克)。当晚睡前服药一次,次晨空腹再服一次,二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8.
1987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炒制天然黄砂粉治疗新生儿红臀120例,收效较好。1.配制:取天然黄砂粉经纱网过滤后放置铁锅内旺火炒30min,装入无菌瓶内密闭备用。2.使用方法:更换尿布时用温水冲洗新生儿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