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呈巨R波型ST段抬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岳春  林加锋 《浙江医学》2008,30(2):178-179
巨R波型ST段抬高是心肌缺血时心电图表现的一种,在动物实验中较为常见,但在临床上尚属少见。其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也可见于不稳定型及变异型心绞痛、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在严重脑挫伤、食物中毒及急性脑血管病等中也可见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倒U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RVOT及其延伸(肺动脉窦、主动脉肺干)进行消融的1 510例VA患者,年龄(48.10±16.31)岁,年龄范围6~85岁。根据纳入时间及消融方法将...  相似文献   
3.
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最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约占1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期我院收治1例起源于LVOT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现象,并经消融成功治疗,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有糖尿病病史3年。患者因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撕剥式导线导引器在经头静脉途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83例经头静脉途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根据导线置入时是否应用撕剥式导线导引器分为改良组(n=91)和常规组(n=9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放置成功率、手术并发症. 结果改良组头静脉导线放置成功率97.80%.明显优于常规组80.43%(P〈0.01).双腔起搏器植入者双导线放置成功率64.62%,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6.56%(P〈0.01).改良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61.13±12.03)min、(5.77±1.35)min.与常规组(62.22±13.26)min、(5.89±1.43)min相似(均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囊袋血肿,随访3个月-2.5年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头静脉途径植入心脏起搏器时,撕剥式导线导引器能明显提高导线放置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8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4组(,2—20):正常对照组、心肌炎组、心肌炎+处理组、正常+处理组。腹腔接种CVB3诱发急性心肌炎,次日腹腔注射MG-132,0.75mg/kg;连续给药7d,对照组腹腔注射PBS。第8天小鼠取材,观察心脏病理变化,测定心肌CVB3病毒复制及血清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结果:MG-132显著减轻心肌炎小鼠心脏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心脏重量/身体重量比值,MG-132干预后第8天小鼠血清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VB3mR—NA复制水平显著降低。结论:MG-132通过抑制CVB3病毒复制,显著减轻心肌炎小鼠心脏病理损伤,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6.
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具有多种神经激素拮抗特性,并拥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1.卡维地洛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沣损伤中有抗炎症抗氧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日本学者Yamad等分析了146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并成功消融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其中5例在V1~V3至少有1个导联呈qrS型,均来自于左右冠状窦交界处;  相似文献   
8.
前面8期我们已经连续介绍了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定位基本原则、右心室流出道及其邻近结构和三尖瓣环、二尖瓣环、左心室间隔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导联移行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金标准)治疗成功的295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与77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左、右室流出道室早及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早的胸导联移行情况,比较胸导联移行≥V3及胸导联移行指数≥0对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胸前导联移行≥V3对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早的诊断敏感度。结果: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的移行分数及移行区指数分别为1.71±0.78、4.22±0.67、-1.48±1.31、0.56±0.72。胸前导联移行≥V3与胸导联移行指数≥0对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5%、93.51%、80.38%、97.84%、51.43%及93.56%、90.91%、93.01%、97.53%、78.65%;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区、中间隔区、前间隔区、游离壁区的胸导联移行分数分别为3.65±0.82、3.76±0.54、4.53± 0.65、4.75±0.66;胸导联移行≥V3对诊断右室流出道后间隔区、中间隔区、前间隔区、游离壁区的敏感度分别为56.52%、66.67%、89.11%、91.18%。结论:与左室流出道比,右室流出道室早胸导联移行比较晚,常在V3及之后导联出现。胸导联移行指数≥0提高鉴别的阳性率。对于右室流出道内位置靠前的游离壁区及前间隔壁此标准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邻近房室环间隔(VSAVA)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点及鉴别流程。方法:2010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电生理检查与消融治疗符合邻近VSAVA起源的特发性VA患者287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69例,年龄(61.50±15.67)岁,年龄范围12~86岁,根据胸部X线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