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家兔右胸火器穿透伤的出血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火器伤除心脏大血管损伤以外的胸腔内失血的来源 .方法 家兔 2 4只 ,按是否预扎伤区肋间动脉分为 A,B两组 ,每组又按肺实质浅表损伤 ( s)抑或深层损伤 ( d)各分成两个亚组 ,所以共分 4组 :As组 ( n=7)、Ad组 ( n= 5 )、Bs组 ( n=7)、Bd组 ( n=5 ) .比较伤后各组死亡率、胸腔失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 ,死后常规解剖 ,并测定断裂肋间动脉失血速度 .结果 与 Bs组 [( 2 1.7± 8.2 ) m L ]相比 ,As组胸腔失血量明显减少 [( 5 .0± 2 .3) m L ],死亡率 As组 ( 14% )比 Bs组 ( 43% )明显下降 .血压和心率伤后瞬即下降 ,在无明显失血兔于 30 s均恢复接近伤前水平 . 85 %的家兔有 2根以上肋间动脉断裂 ,单根肋间动脉失血速度在主动脉压为 10 .6k Pa时为 ( 4.9± 1.0 ) m L .min- 1 . Ad组和 Bd组的失血量较Bs组成倍增加 ( 41± 13.3) m L 和 ( 5 5 .7± 3.2 ) m L.结论 肋间动脉损伤是本组家兔伤后失血性休克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结扎肋间动脉可以明显减少失血量 ,降低死亡率 .肺实质损伤严重时可加速失血性休克的出现并增加此类小动物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本组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预防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术前需做好护理评估,识别高危人群;做好围术期血压管理,术前控制血压,术后24~48 h内患者血压大多不稳定,血压较术前升高,术后严格降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识别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早发现并处理。106例患者中8例(7.4%)术后出现较明显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症状,其中7例表现头痛、呕吐、谵妄、兴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1例(0.9%)术后第8天出现脑出血,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遗留偏瘫,47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3.
38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80年至 2 0 0 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 4 33例 ,早期死亡 2 7例。术后获访 389例 ,获访时间为 2 16 8病人年 ,平均 5 92病人年。结果 :晚期死亡 35例。晚期死亡率为 1 6 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 1 17%和6 10 %病人年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3%和 4 3 1%。结论 :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晚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心功、年龄和心房纤颤。机械瓣置换术后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与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衰有关 ,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相似文献   
4.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心脏骤停后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复苏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A组(P<0.05),PaO2显著高于A组(P<0.01),PaO2显著低于A组(P<0.05);复苏3min时B组PaO2显著高于A组(P<0.05),PaCO2显著低于A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后10min两组间MAP、PaO2、PaCO2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因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而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1例患者,术中应用超声扫查确定斑块位置、病变长度,判断颈动脉管腔内有无游离动脉内膜及小血栓等。参照Panetton标准,将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显著异常。结果9例患者于颈动脉缝合后超声检查发现细条带状高回声,共14处,12处轻度异常均为长度〈3mm的游离内膜片,未予特殊处理;2处显著异常,其中1处为缝入动脉管腔内的动脉外膜,1处为细带状血栓,对此2例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再次切开颈动脉、去除游离物。术后3天复查超声显示游离内膜片均自行愈合。结论CEA术中应用超声监测可以明确颈动脉斑块位置、病变范围及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时发现内膜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有助于降低术后脑卒中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