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友文  郑兴平  吴成辉  方跃 《西部医学》2008,20(6):1182-1182
目的探讨应用髋关节前方辅助小切口(4-5cm)手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髋关节前方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9例。结果随访病例中5例已骨愈合,2例手术时间较短者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所有病例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也未发现明显的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碗关节前方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可做到直视下良好复位,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复住效果好、操作快捷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探导手术的安全性与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6年9月~2012年3月,某院收治的38例胸腰爆裂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经侧前方入路,伤椎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支撑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获6~24个月、平均(14.2±8.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100%,神经症状恢复率为97.4%,伤椎高度恢复,后凸角矫正.发生近远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21.1%.结论 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显露直接,椎管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充分、内固定稳定可靠、近远期疗效满意、手术风险可控的优点,是治疗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或切开直视下复位,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1例。结果51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约10个月。复位及内固定满意者49例(96.1%),愈合者51例(100.0%),功能恢复至接近伤前水平者40例(78.4%),并发髋内翻者3例(5.8%)。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角度易调整、固定牢靠、抗旋转、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或/和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骨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极早期诊断,心电图J波的改变可能成为手段之一,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甚好。方法 35例心肌梗死经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测定,冠脉造影证实28例中J波出现有20例,占71.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从确定期提前到进展期可减少梗死面积进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使缺血事件发生后早期降级为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6—2002年给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更换心脏起搏器28例;全部为使用期限已到的室性抑制(起搏器)(VVI)方式起搏。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更换心脏起搏器时手术中的一些方法及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罗勇  李友文  彭旭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23-1123
我院对28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保留棘突一韧带结构术式治疗。对术后近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价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常规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14例获得4个月至6年随访,术后主观症状按Nakai分级,疗效优71例,良39例,可4例,优良率96.5%;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椎间隙感染1例,可疑感染1例。结论 根据疾病不同类型准确不同术式选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二者各有优缺点。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早中期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63例)与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52例),术中记录骨折椎体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及术后12周进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步态测试及疼痛评估,疼痛评估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研究得到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椎体后凸成形组的骨水泥用量多于椎体成形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低于椎体成形组(12.7%,28.8%,P<0.05);②与术前比较,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12周的伤椎Cobb角降低(P<0.05),椎体成形组无明显变化(P>0.05);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12周的伤椎Cobb角低于椎体成形组(P<0.05);③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与步行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6周的疼痛情况与步行运动功能改善优于椎体成形组(P<0.05),术后12周两组疼痛情况与步行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12周时,骨水泥渗漏组术后疼痛、伤椎Cobb角及步态参数与非骨水泥渗漏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可在治疗后早期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具有更好的骨折复位和镇痛效果,且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