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药文化教育在普外科开展的价值。方法:医院普外科自2021年1月起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管理,2020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普外科护理人员共20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科室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特色诊疗文化、中医药文化环境、中医药文化教育管理质量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认知调查问卷、专业认同感评分、患者满意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药文化教育在普外科开展的价值显著,能够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普外科发展,促使普外科护理人员提高对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认知,提升专业认同感,降低患者投诉率,让患者对普外科的中医护理服务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认为,NAFLD可归属“肥气”“积聚”“癥瘕”等范畴,脾失健运是NAFLD的核心病机,以运脾化积法干预NAFLD可取得良好疗效。该文通过整理近10年有关运脾化积法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及其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发现运脾化积法治疗NAFLD可通过采用复方制剂内服及针推理疗外治取效,其疗效机制具有多功效、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该文献综述可为中医临床诊疗NAFLD提供思路,为运脾化积法防治NAFLD的药物研发、机制探索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为目前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PCNL术中使用大量冲洗液易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易诱发并发症,严重影响PCNL手术及复苏安全。有研究表明对PCNL术中冲洗液进行预热加温,可有效缓解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出现,但对术后低体温现象意义不大。本研究分别运用综合保温措施和常规保温措施对PCNL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进行温度复苏,两组体温、生命体征、复苏时间等指标变化,评估两组护理方式在低温患者中的干预效果,以寻找适用于PCNL术后低体温的综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孕早期指的是怀孕后的前三个月。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孕妇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会降低、胃酸的分泌会减少、肠蠕动会减慢,因而常出现胃肠胀气及便秘的现象。这使得有些处于孕早期的孕妇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问题。专家认为,处于孕早期的孕妇,其膳食应当以清淡、开胃、易消化为主,并富含孕妇必需的蛋白质、赖氨酸、钙、磷、铁、烟酸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元素。下面就推荐三款非常适合孕早期的孕妇食用的开胃菜品,供准妈妈们选用: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分析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术后复苏期低体温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经皮肾镜术后低体温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毛毯保温+室内控温进行保温;观察Ⅰ组采用室内控温+循环静脉输液加温+外科棉布包扎四肢+毛毯保温;观察Ⅱ组采用室内控温+毛毯保温+床旁暖风机+加温床垫进行保温。通过观察各组生命体征、神志、术后麻醉复苏时间,分析保温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在肌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寒战评分、躁动评分、寒战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室内控温+毛毯保温+床旁暖风机+加温床垫进行保温的多模式保温方法更有利于减少经皮肾镜术后复苏期低体温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复苏质量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2 - 2016年我国文献报道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内食源性疾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2 - 2016年有关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文献,采用自制调查表摘录相关信息,利用EpiData3.1对摘录信息进行录入,Excel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2 - 2016年我国文献报道571起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7 430例,住院4 910例,死亡345例。主要的原因食品为肉类及其制品,占总起数的18.39%。化学污染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最多,占总起数的42.67%。死亡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椰毒假单胞菌(占13.91%)和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占12.17%)、毒蕈(占11.01%)。结论 应加强对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沙门菌、毒蘑菇等主要致病因素引发的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力度,以减少发病人数和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循证构建ICU亚谵妄综合征早期识别及管理方案,为临床亚谵妄综合征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循证方法学,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建立条目池并进行筛选,确立ICU亚谵妄综合征早期识别及管理方案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条目权重。结果 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0.820;方案整体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4。最终确定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46项,包含ICU亚谵妄综合征高危因素、风险评估、认知干预、日常管理等内容。结论 基于循证构建ICU亚谵妄综合征早期识别及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临床亚谵妄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及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