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人参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比较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人参主根、侧根、须根、芦头、叶、茎、果、籽、花中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e、Rf、Rg1、Rg2、Ro含量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热图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10个人参皂苷含量总和的平均值以人参叶>人参花>人参果>人参须根>人参芦头>人参侧根>人参籽>人参主根>人参茎;总体上人参地下部位中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含量较高(人参主根除外);人参地上部位中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含量较高;齐墩果酸型皂苷在芦头中含量较高;造成人参不同部位差异的标志物为人参皂苷Re、Rg1、Rd、Ro,人参茎中未检测到人参皂苷Rb2、Rb3,人参籽中未检测到人参皂苷Ro。结论:人参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含有皂苷类别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其药理活性不同的原因;人参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与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应用XLIF或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0例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资料。男18例, 女12例;年龄(53.3 ± 12.5)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2组:XLIF组13例(采用XLIF治疗)和腰后路组17例(采用传统腰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椎间融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X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8.5 ± 13.6)min]较腰后路组[(124.1 ± 15.4)min]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66.9 ± 18.4)mL]较腰后路组[(461.8 ± 150.6)mL]显著减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腰腿痛VAS和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9~61(48.57±5.91)岁。病变部位:L4~5 17例, L5~S1 1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ESSYS组和I see组:采用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系统技术15例纳入TESSYS组,采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15例纳入I see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入时间、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减压操作时间、上关节突切除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MacNab标准评定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I see组的导管置入时间和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分别为(16.73±2.46)min、(38.15±5.72)s,均少于TESSYS组的(19.87±3.79)min、(49.79±7.40)s;I see组上关节突切除率为32.25%±1.12%,大于TESSYS组的12.0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4.820、38.890,P值均<0.05)。两组术中减压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腿痛的VAS以及ODI均比术前减少,JOA评分均比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 see组=167.298、268.815、7 271.864、316.342,FTESSYS组=168.759、341.300、1 368.354、141.090,P值均<0.01)。I see组与TESSYS组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腿痛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定疗效,I see组优8例、良4例、可3例,TESSY组优7例、良6例、可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4,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椎间孔成形方法;采用该技术行PELD,可获得与TESSYS技术相同的疗效,同时减少术中导管置入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上关节突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放疗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多。通过既往计划训练,机器学习可预测计划质量及剂量验证结果。机器学习也可以预测MLC位置误差、加速器性能。机器学习用于调强放疗质量保证能提高治疗计划和实施的质量和效率,增加患者获益并降低风险。机器学习用于调强放疗质量保证目前尚存在特征值选择、提取和计算复杂,要求训练样本量大,预测精度不够等问题,阻碍了其临床转化和应用。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兔颈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兔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椎间融合情况。 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2.0~2.5 k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9只。A组用于解剖测量兔颈椎椎体结构;B、C、D组造模行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植骨材料选用兔自体髂骨。术后4、8、12周对实验动物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手触检查及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 结果 自颈2(C2)~颈6(C6)椎体长度、椎体下端矢状径、椎体下端斜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检查显示B、C、D组植骨充分,钢板螺钉置入情况良好,仅1例术后发生螺钉松动退钉。B、C、D组手触检查颈椎融合率分别为22.2%(2/9)、55.6%(5/9)、88.9%(8/9)。C组新生骨体积与植入材料总体积比值和X线评分高于B组,D组BV/TV和X线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模型建立方法简便,为颈椎椎间融合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冬日飞翔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在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在手术术式、麻醉的选择时需要更加谨慎,更有针对性,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本文将回顾腹股沟疝手术的发展简史,探讨各种腹股沟疝手术的发展历程,并着重讲述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的各种代表术式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研究进展。笔者所在科室近10年开展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已有五百多例,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及自身手术经验,对局麻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首次初步揭示气郁体质外周血中lncRNA和mRNA的表达谱及其相关作用网络。方法:运用lncRNA+mRNA人基因表达芯片V4.0(4×180K),从气郁体质(7例)和平和体质(9例)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出两组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进行Gene Ontology功能和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通路的显著性富集分析,并寻找lncRNA近距离调控的靶基因。结果:气郁体质中有268个lncRNAs(156个上调和112个下调)和251个mRNAs(154个上调和97个下调)。GO功能和IPA通路富集结果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免疫和激素调节失常相关通路。确定了9个lncRNA-mRNA相互作用对,如,LY86-AS1-F13A1、SBF2-AS1-ADAM2和FANK1-AS1-ADAM12等。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气郁体质易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疾病的物质基础可能与lncRNAs/mRNAs的免疫和激素调节失常相关。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提高腰椎侧方椎间融合率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学者们通过活体动物实验进行相关基础研究。目前,小动物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存在技术难点。本研究首次设计了新型椎间融合器及相关专用工具,建立了一种严格模拟腰椎侧方融合术的动物模型,取得良好初期结果,方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测量数据插值、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网格及剂量评估阈值等因素对立体定向调强放射治疗患者计划的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0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放疗计划的剂量验证结果。剂量验证设备采用MatriXX及配套MultiCube固体水模。测量数据分别选择线性插值(1.00 mm)和不插值(7.62 mm)两种分辨率;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网格分别选择1.0、2.5和4.0 mm;剂量评估阈值分别选择10%、20%和30%,γ评估标准分别选择2%/2 mm、3%/2 mm和3%/3 mm,分析不同因素选择对平面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结果 测量数据插值选择线性插值和不插值,2%/2 mm标准下,γ平均通过率分别为(86.3±7.3)%和(93.7±5.5)%;3%/2 mm标准下,γ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4.1±4.4)%和(97.7±3.9)%;3%/3 mm标准下,γ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7.7 ±2.2)%和(99.1±1.7)%。相比1.0 mm的剂量计算网格,使用2.5 mm计算网格,3种标准下γ平均通过率分别降低3.8%、1.9%和0.8%(t=8.41、9.06、5.30,P<0.05),4.0 mm分别降低6.5%、6.0%和3.5%(t=-13.76、-13.15、-9.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剂量评估阈值为10%,当阈值设置为20%时,2%/2 mm、3%/2 mm和3%/3 mm标准下,γ平均通过率分别降低2.4%、1.0%和0.6%(t=-8.60、-5.86、-4.68,P<0.05);当阈值设置为30%,3种标准下γ平均通过率分别降低4.0%、1.7%和0.9%(t=-9.45、-6.66、-5.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量数据插值、剂量计算网格大小及剂量评估阈值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计划剂量验证结果均有明显影响,因此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计划剂量验证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