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正临床上,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经常累及牙骨质、牙龈、牙槽骨等结构,甚至导致牙齿缺失,严重的牙周炎患者往往需要人工种植牙来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进行牙齿种植是一个难题,由于这些患者存在牙菌斑,种植后易导致种植体周围出现菌斑和术后感染,从而影响种植牙的疗效和成功率~([1-2])。本研究探讨了局部使用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凝胶对慢性局限性牙周炎患者种植牙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措施及治疗的发展, 丙型肝炎在慢性肝炎中的比例日益增加. 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 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度变异, 且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研究报道提示其与传播途径、地域分布、临床分布、疾病进展转归有一定的关系, 故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进展与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上,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综合采用手术、放化疗、生物及靶向等多种治疗手段,五年生存率仅为40%~50%,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2])。Cyfra 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生理情况下外周血浓度极低,而癌细胞可释放Cyfra21-1等细胞角蛋白19片段进入血液循环~([2])。研究提示,Cyfra 21-1对口腔鳞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2-4])。本研究通过检测初诊OSCC患者血清Cyfra21-1和癌胚抗原含量,评估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这些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虽然在此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在Safad i等[1]研究中亦表明:肝纤维化在去除损伤因素后尚有逆转的可能。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HSC在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过程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2]认为激活的HSC有两个去向:(1)由激活态转变回静止态;(2)发生凋亡而死亡。且大多数研究表明,活化的HSC主要通过凋亡途径消除,是纤维化消退的主要机制。这也就使HSC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面有密切关系。1 HSCHSC是1996年为纪念德国学者Kuffer的贡献采用了Sterzellen的英译名Stellate cells(星状细胞)而得名[3]。该细胞又名贮脂细胞,Ito细胞,窦周细胞等,位于肝内窦周间隙,既D isse腔隙,约占肝内细胞总数的5%~15%,其分布广泛,形态不规则,常伸出数个星状突起,胞质内有1~14个直径约2·0...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的背景下,探讨20~40岁年龄段的慢性 HBV 感染者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检测1000例(20~40岁)慢性 HBV 感染者血清中 HBV DNA、HBV M(hepatitis B virus marker)含量,用速率法检测 ALT 水平。结果男性患者在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 <0.05);水平传播感染的患者在非活动期和再活动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垂直传播(P <0.05);垂直传播的患者 HBsAg 水平明显高于水平传播的患者(P <0.05)。结论20~40岁慢性 HBV 感染者传播途径、性别可影响其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西安市儿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儿童流感病例684例,按照流感病毒抗原型不同分为甲型流感组(138例)和乙型流感组(546例),收集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684例流感患儿中男373例,女311例。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为流感高发季节,其他时间为散发流行;甲型流感以3~<6岁为高发年龄段,乙型流感以6~<14岁为高发年龄段;甲型流感主要发生在2020年,乙型流感主要发生在2021年,发病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流感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甲型流感以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呼吸道症状,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热性惊厥;乙型流感以咽痛、咳嗽为主要呼吸道症状,会伴有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肌炎,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并发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型流感血常规中WBC、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RBC、Hb、PLT、CRP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白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
与川崎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KD患儿35例,检测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IL-6水平,并选取25例
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作为发热对照组,25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25-(OH)D3和IL-6值,并对各组进行比
较。结果KD治疗前25-(OH)D3水平:正常儿童较发热儿童高(P=0.025);KD患儿较正常儿童高(P=0.023),均有统计学意义;
血清IL-6水平:发热儿童虽较正常儿童高(P=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D患儿较发热儿童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25-(OH)D3与IL-6 水平进行相关分析,r=0.9,P=0.000。血清25-(OH)D3水平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6水平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3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25-
(OH)D3与IL-6 水平无相关性(r=0.18,P=0.4)。结论KD 患儿治疗前血清25-(OH)D3与IL-6 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后无明显相
关。25-(OH)D3可能参与KD的发病,可作为KD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8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西城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情况,以期为流感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确诊的流感患者共8 143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 143例流感患者中,甲型流感7 349例(90.25%),乙型流感794例(9.75%)。不同性别流感发病例数:男性甲型流感4 103例(55.83%)、乙型流感427例(53.78%),女性甲型流感3246(44.17%)、甲型流感367例(46.22%),男∶女为1.25∶1。不同年龄段甲型流感发病例数:出生~14岁6 230例(84.77%),15~30岁785例(10.68%),31~45岁264例(3.59%),46~60岁60例(0.82%),>60岁6例(0.08%);不同年龄段乙型流感发病例数:出生~14岁576例(72.55%),15~30岁124例(15.62%),31~45岁82例(10.33%),46~60岁13例(1.64%),>60岁3例(0.38%)。不同季度流感的发病例数:第一季度2 788例(34.24%),第二季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