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zit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分析本院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45例NEC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诊治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高浓度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5 mmol/L,8 mmol/L)对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作用,及该过程中对NF-κB通路的影响,旨在探讨高浓度NaB破坏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NaB及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特异性抑制NF-κB)50 nmol/L作用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及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按照作用的试剂和浓度分为0 mmol/L NaB(对照组)、50 nmol/L TP组(TP组)、2 mmol/L NaB组(NaB Ⅰ组)、5 mmol/L NaB(NaB Ⅱ组)、8 mmol/L NaB(NaB Ⅲ组)、5 mmol/L NaB+50 nmol/L TP组(NaB+TP组)。测定单层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及菊粉-FITC(inulin-FITC)的通透性;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  相似文献   
3.
李仲荣 《浙江医学》2021,43(22):2389-2392
儿童肾细胞癌(RCC)较少见,其中5岁以上儿童相对多见,早期多无症状,病理组织学类型与成人有所不同,MiT家族易位型RCC是儿童RC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儿童RCC尚无公认的血清学标志物,超声检查是筛查及术后随访的主要检查手段,CT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一般无需术前穿刺活检。不管儿童RCC为何种病理类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标准的手术方式,局限性RCC通过手术切除即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不需要其他辅助治疗。保留肾单位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在儿童RCC中已得到开展,但是否需要进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本文对儿童RCC诊治现状作一述评,内容包括儿童RCC的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原则以及MiT家族易位型RCC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食管内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43例患儿进行监测,其中反复呕吐症状为主的29例,包括合并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14例;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11例.对12例诊为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复查.11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儿童作为对照.24h食管内pH监测,监测指标有食管pH<4.0的次数、返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返流时间、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oix-Ochoa评分, 结果采用组间比较或配对比较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为病理性GERD的有32例,占74.4%,各项返流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和治疗前后返流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pH监测判定返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D的诊断率,而且为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返流的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根据,尤其在反复呕吐、反复呼吸道疾病及新生儿呕吐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显色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显色剂分别为3-氨基-9-乙基咔唑(3-amino-9-ethy1-carbazole,AEC)、二氨基联苯氨(Diaminobenzidin,DAB)和四氯萘酚(4-Choro-Naphthol,4-CN);复染剂分别为苏木素(hematoxylin)、甲基绿(methy green)和核快红(nuclear fast red).结果:在抗体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AEC 苏木素和4-CN 核快红显色系统灵敏度最高、背景清晰,DAB 苏木素系统背景有非特异性着色,效果最差.结论:在常规免疫组化DAB显色系统难以显示抗原或背景干扰严重时,应考虑选用AEC、4-CN系统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影响。方法:制备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红花注射液组(SI组)。肠组织常规病理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肠组织标本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改变。结果:细胞间黏附因子1蛋白在各组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尤其在黏膜下层中表达显著。S组兔肠表达较弱,IR组肠血管上皮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因子1蛋白表达增强,与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I组与IR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光镜观察比较SI组与IR组可见,多数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红花在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有效减少炎性渗出、抑制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阻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严重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其发生率逐年增加,并已逐渐成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ajal间质细胞(ICC)、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儿童便秘患儿乙状结肠的分布,探讨儿童便秘的病因.方法 选对照组(直肠息肉)、慢传输型(STC)和出口梗阻型(OOC)便秘各10例,分别取乙状结肠黏膜下肌层组织1块,分别作ICC、CGRP和nNOS的免疫染色.结果 统计3组单位面积阳性的ICC、CGRP和nNOS分布的密度.SIC组的ICC的阳性细胞的密度较正常组和OOC组明显低.STC组的CGRP和nNOS的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较正常组和OOC组明显高.结论 乙状结肠的ICC和CGRP、nNOS的水平会导致肠蠕动变化,ICC减少、CGRP、nNOS的增高是STC便秘患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小儿肝外伤的治疗及新评分方法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儿肝外伤的临床评价系统,探索新的评价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小儿肝外伤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肝脏手术组和非肝脏手术组.对二组入院后首次检测的血压、脉搏、血红蛋白、血清谷丙转氨酶及AAST肝损伤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统计结果,提出新评分指标:收缩压值+血红蛋白值-AAST分级×50-25,正值提示可非手术治疗,负值提示需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4岁以下小儿肝外伤92例,非手术治疗81例,手术治疗11例,二组平均年龄均为5.5岁.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收缩压、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脉压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间肝损伤分级的构成比有明显差别.采用我们的新评分指标,非手术组仅1例为负值,准确率为98.8%,手术组仅1例为正值,准确率为90.9%.结论 小儿肝外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与入院后首次测量的收缩压、血红蛋白及AAST肝损伤分级有关,综合三者的新评分指标对决定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钬激光腔内治疗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钬激光腔内治疗18例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1~14岁(平均6.6岁)。输尿管结石6例,上段1例、中下段5例,结石直径0.5~0.9cm;后尿道及膀胱结石7例,结石直径0.8~1.5cm;先天性单纯性输尿管口囊肿3例,直径2.0~3.5cm;前、后尿道狭窄各1例,长度分别为0.4cm和0.5cm。进行输尿管镜和小儿膀胱镜下钬激光腔内微创治疗。结果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术、7例小儿膀胱镜下钬激光膀胱结石碎石术、3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输尿管囊肿去顶开窗术和2例尿道狭窄内切开加瘢痕组织切除术均一次成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8~25min,平均16min。尿道狭窄术后留置导尿管2周,拔管后次H出院;其余患儿术后留置导尿管1~3d,住院2~5d。术后2周拔除双J管。碎石术后随访2~12个月无残留和复发,原伴随的肾积水消失;输尿管口囊肿术后随访3~9个月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狭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各预防性尿道扩张1次,随访4~12个月排尿通畅。结论钬激光腔内治疗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安全、有效、微创,但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