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其发生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免除了手术创伤,保留了患侧输卵管并可恢复其功能.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包块型输卵管妊娠1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OPC(OLF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及其在现场总线中的应用模式。给出OPC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的一种方法,并讨论了客户程序通过OPC服务器与现场设备的交互过程及OPC技术对现场总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认为多汗症与五脏功能失常有关,脾胃不和是其关键病机,提出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观点辨治多汗症。临证自拟安脾胃经验方作为基础方以健脾和胃止汗,同时根据多汗症不同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针对心、肺、肾、肝四脏功能失常所致的多汗症,心病者配合养心清心法以敛汗,常合用桂枝甘草汤或当归六黄汤加减;肺病者配合益肺泻热法以固汗,常合用玉屏风散或泻白散加减;肾病者配合补肾滋阴法以摄汗,常合用金匮肾气丸或都气丸加减;肝病者配合清肝敛肝法以束汗,常合用龙胆泻肝汤或一贯煎加减。使五脏调和,阴平阳秘,肌表得固,多汗症得瘥。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MV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CAD患者32例,每例患者平均移植血管3.69根;单纯人工瓣环成形26例,后叶矩形切除4例,腱索置换2例。住院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0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生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4例;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微量反流8例,少量反流20例,中量反流2例;随访全部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等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存患者,同期行OPCABG和MVP术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缺氧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内科诊断为缺氧性肝炎患者126例(缺氧性肝炎组),调查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发病诱因等基线资料,分析患者病因、病程、生化指标与变化特点及预后。同期选择我院肝病科诊断明确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病毒性肝炎组)做对比分析。主要分析肝酶及胆酶学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结果缺氧性肝炎组的恶心、厌油腻食物、黄疸、肝脏肿大等临床症状轻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性肝炎组AST/ALT、LDH、CK明显升高,AST与ALT≤3倍正常值23例(18.25%),10倍>AST与ALT>3倍100例(79.37%),>10倍及以上者3例(2.38%);LDH、CK明显升高及TBIL与DBIL升高。肝酶及胆酶升高多在发病后48h达到高峰,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迅速下降。其中48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67例(53.17%),72h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112例(88.89%)。而病毒性肝炎组的肝酶指标下降幅度较慢,入院后72h患者多表现下降缓慢或不变,7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45例(37.50%),15d内AST和(或)ALT下降幅度>50%者97例(80.83%)。结论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变化特点不同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充分识别各自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的甄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 terminal domain,BET)抑制剂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RL-2630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ALB/c-nu裸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Th17)数量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株CRL-2630,使用不同浓度BET抑制剂(2、4、8、16、32 nmol/L)处理48 h,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不同时间(12、24、36、48 h),CCK-8法检测各处理细胞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BET抑制剂浓度处理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BET抑制剂浓度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CRL-2630细胞48 h后HMGA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HMGA1过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RL-2630细胞,并用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48 h,检测细胞活性与凋亡情况;构建裸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模型并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BET抑制剂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RL-2630细胞的活性,32 nmol/L BET抑制剂以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RL-2630细胞的活性。随着BET抑制剂处理浓度的增高,CRL-2630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逐渐下降,凋亡率逐渐升高。32 nmol/L BET抑制剂处理CRL-2630细胞48 h后,细胞中HMGA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cDNA3.4-HMGA1转染CRL-2630细胞再使用BET抑制剂处理后,细胞的活性升高而凋亡率明显下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经BET抑制剂作用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6、IL-17、IL-23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结论:BE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 CRL-2630细胞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时效和量效关系。BET抑制剂还可以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和相关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MGA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地区2 216名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及皮肤点刺试验对调查对象进行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为25.72%,男女性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以21~30年龄段最高,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环境污染(OR=2.437)、父母有变应性鼻炎史(OR=8.546)、有花粉过敏史(OR=3.752)、有哮喘病史(OR=1.873)、职业接触粉尘(OR=3.182)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壮年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主要人群,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病程的正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3例CASPR2抗体阳性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癫痫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氯噻嗪、甲状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  相似文献   
10.
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半年内左腹股沟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入院。入院查体:于左腹股沟外环处触及一4.0cm×3.0cm大的类圆形包块,其表面皮肤正常,质地中等,无压痛及波动感,活动度好,可随精索移动,不能还纳。B超检查示:左腹股沟区有一3.7cm×1.6cm大的实性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初步诊断为左腹股沟肿块,原因及性质待查,遂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腹股沟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