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引言 白内障是临床上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治疗白内障的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2].我院应用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明片口服,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该药对初发期、进行期的各类白内障患者能起到提高视力,延缓或控制白内障发展的作用,现将系统观察白内障360例患者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实用性.方法实验组300眼,行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2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1wk、1mo、3mo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学习曲线短、效果理想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我们对2005-05/2008-05我科行机械通气在24 h以上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34-70岁。严重胸部创伤13例,食管癌术后6例,肺癌术后8例,肺减容术后4例,颅脑损伤后神经原性肺水肿7例。患者均为Ⅱ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23例,气管切开15例。  相似文献   
5.
6.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病之一 ,以单眼多见。恢复视力的时间及效果 ,对于发育时期儿童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白内障术后矫正 ,儿童是难以接受或不能实行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 ,解决了部分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视力康复问题。现将我院自 1997年 5月~ 2 0 0 1年5月 ,4年内施行的儿童眼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Ⅰ期、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2 6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右眼为 14例 ,左眼 12例 ;年龄 5~ 12岁。外伤后就诊时间最短 3天 ,最长 5年。术前伤眼视力为眼前手动至 0 0 2…  相似文献   
7.
鼻骨比较脆弱,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以往多依靠鼻骨侧位X线片,确定有否骨折及骨折的状况.由于X线分辨率较低,重叠结构较多,局部外伤后软组织肿胀,对骨折的判定及程度常常不够准确.三维CT应用于临床后,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大体骨骼标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骨折的部位及形态.从1999年至2003年,笔者总结了36例鼻骨外伤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为鼻骨整形的修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巩膜睫状体平坦部的密闭式玻璃体切除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眼科临床,对治疗某些眼科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虽然目前23G玻璃体切除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2],但是该术式的使用范围依然有限,因此经典的20G玻璃体切除技术仍然不可替代。在经典的20G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创口的缝合常采用2针式"8"字缝合方式,巩膜创口密闭性相对较差,在注气或硅油填压患者,常导致填充物外溢,造成诸多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肺部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对比不同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分布情况及其对应的ADC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不同b值下ADC值对应曲线面积。结果10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中,检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51例、49例。不同b值恶性肿瘤低信号占比均低于良性肿瘤,高信号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值的升高,全部肺部肿瘤患者ADC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ADC值ROC曲线下对应面积分别为0.884、0.834、0.754,AUC>0.5可作为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且以b值为500s/mm2时所得到的ADC指曲线下面积最大,在ADC值取1.470时,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结论b值为500s/mm2下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着较高价值,患者整体表观弥散系数值随b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