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研究在探讨β-联蛋白(β-catenin)序列特异的小发夹RNA(shRNA)干扰其表达后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含编码β-联蛋白特异的shRNA的质粒转入K562细胞,经G418筛选提高细胞阳性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后β-联蛋白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测定及集落培养等方法观察干扰后细胞生长能力的差别。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72小时干扰质粒可有效降低K562细胞β-联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p〈0.05),但短期培养对蛋白水平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影响。经G418长期筛选后,对照组可见细胞阳性率逐渐提高,并可筛选到几近100%阳性的细胞克隆,而干扰组细胞则逐渐死亡。在G418存在下,干扰组与对照组K562细胞短期增殖曲线及MTT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集落培养发现,干扰组细胞无论集落形成率(P〈0.001)还是形成的集落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干扰质粒可影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论:β-联蛋白特异的shRNA干扰可以有效降低K562细胞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K562细胞的生长依赖于β-联蛋白的存在,针对β-联蛋白的RNAi治疗或其它靶向治疗可能对CML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恶性淋巴细胞在骨髓、外周血和其他器官克隆性增殖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占急性白血病的30%~40%.Ph染色体在各类型急性白血病均是最不良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佥淋巴瘤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32例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31例可评价行效,完全缓解(CR)20例(64.5%),部分缓解(PR)7例(22.6%)总有效率(CR+PR)87.1%。其中25例初治患者CR 20例(80.0%),PR5例(20.0%),总有效率100%;6倒难治复发患者PR2例(333%),SD2例(33.3%),PD2例(33.3%),总有效率33.3%。初治患者和复发难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ival,PFS)时间分别为72.0(2-74)个月、7.2(1~12)个月。治疗前按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标准评定的体力评分对疗效有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ECOG体力评分、国际预后指教(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评分和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和PFS均有关(P〈0.05),B症状与PFS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IPI评分对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为9.34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初治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可作为CD20阳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淋巴瘤在临床上病情进展快,对化疗易发生耐药,预后差,是恶性淋巴瘤治疗上的一个难点,氟达拉滨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一系列的临床研究表明,其在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和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沙利度胺治疗10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hal单药及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102例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102例患者共接受Thal治疗139例次,中位用药剂量200 mg/d.②52例次患者诱导治疗的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65.4%,66例次患者挽救治疗有效率为45.5%.其中Thal单药治疗13例次,联合化疗105例次;联合组的有效率优于单药组(分别为58.1%和23.1%,P=0.017),无反应和疾病进展(NR)率低于单药组(分别为15.2%和46.2%,P=0.015).联合组中,50例次初治患者NR率低于55例次复发和难治患者(分别为6.0%和23.6%,P=0.012);72例次Thal联合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或M2[长春新碱、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卡氮芥、环磷酰胺和泼尼松]等静脉用药方案的患者与33例次联合MP(苯丙氨酸氮芥和泼尼松)等非静脉用药方案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2.5%和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采用Thal维持治疗的患者用药至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为15.5(1~58)个月.④在可随访的97例患者中,患者使用Thal的中位用药时间为8(1~46)个月.中位随访20(1~67)个月,预计中位总体生存(OS)期为4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累计用药时间长于6个月(P=0.0014),治疗前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多于20个/片(P=0.0101),血红蛋白浓度大于100 g/L(P=0.019)的患者OS期较长.⑤多因素分析显示累计用药时间长于6个月[P=0.006,相对危险度(RR)0.430],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多于20个/片(P=0.036,RR 0.502)是OS期的预后良好因素.⑥患者对Thal治疗的不良反应多可耐受,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结论 Thal单药或联合化疗对MM患者有疗效.累计用药时间达6个月者可以显著提高OS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以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为表现的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对过去7年间以LPD为主要表现并可诊断为MCL的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5例MCI。中,依靠病理及CyclinD1诊断6例,依靠典型的免疫表型特征诊断9例;②部分以LPD表现的MCL患者临床表现、瘤细胞形态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难以区别,而免疫表型分析不符合CLL特点;③淋巴结或脾脏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MCL的主要依据,典型的免疫表型对MCL的诊断价值值得探讨。结论:部分MCL患者以广泛侵犯骨髓的LPD发病,对不典型LPD应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而不能按CLL处理,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探讨β-联蛋白(β-catenin)序列特异的小发夹RNA(shRNA)干扰其表达后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含编码β-联蛋白特异的shRNA的质粒转入K562细胞,经G418筛选提高细胞阳性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后β-联蛋白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测定及集落培养等方法观察干扰后细胞生长能力的差别。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72小时干扰质粒可有效降低K562细胞β-联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p〈0.05),但短期培养对蛋白水平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影响。经G418长期筛选后,对照组可见细胞阳性率逐渐提高,并可筛选到几近100%阳性的细胞克隆,而干扰组细胞则逐渐死亡。在G418存在下,干扰组与对照组K562细胞短期增殖曲线及MTT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集落培养发现,干扰组细胞无论集落形成率(P〈0.001)还是形成的集落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干扰质粒可影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论:β-联蛋白特异的shRNA干扰可以有效降低K562细胞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K562细胞的生长依赖于β-联蛋白的存在,针对β-联蛋白的RNAi治疗或其它靶向治疗可能对CML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abl阳性(Ph+/bo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并行染色体检杏的100例成人Ph+/bcr-abl+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分布和频牢特点,并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不同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 ①72例检出染色体异常,22例为单纯Ph染色体阳性或其变异型,44例Ph阳性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常见的异常有+Ph、-7、+21、-20、+8、9p-、del(22)等.②染色体数目分组比较:假二倍体组和高二倍体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核型组,而正常核型组总生存(OS)率较业二倍体和假二倍体组高,无复发生存(RFS)期较亚二倍体和假二倍体组长.③染色体畸变类型分组比较:Ph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Ph阴性组,而OS率较Ph阴性组低,RFS期较Ph阴性组短;单纯Ph阳性组与Ph阳性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在临床特征、OS率和RFS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h阳性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组的OS期和RFS期也明显短于Ph阴性组.④核型分组比较:全部核型正常组(NN)患者较正常与异常核型共存组(AN)年龄轻,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融合基因表达以P190为主,髓系抗原表达率高,RFS率和OS率高;NN组较全部核型异常组(AA)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髓外浸润重,RFS率和OS率高.而AA与AN组之间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双Ph染色体组融合基因P190比例低于非双Ph染色体组,OS期短于非双Ph染色体组.结论 成人Ph+/bcr-abl+ALL患者染色体改变复杂,假二倍体和高二倍体提示预后不良,双Ph染色体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融合基因转录本临床特征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诊断为Ph+ALL患者(年龄≥15岁)的资料,比较两个BCR-ABL转录本组间的临床特征,探讨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1)106例患者中位年龄34岁,中位白细胞数28.5×109/L.p190组67例,p210组35例,p210组较p190组中位年龄偏大(40岁、31岁,P=0.002),初诊血小板数高(49.5×109/L、31.5×109/L,P=0.012),中、重度脾大的发生率高(48.6%、25.4%,P=0.019).(2)两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2.2%(59/64)和93.9%(31/33).(3)p190组中位总生存(OS)和中位无复发生存(RFS)分别为13个月和10个月;p210组中位OS和RFS分别为15个月和10个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Ph+ALL中BCR-ABL以p190表达为主;p210患者较p190具有年龄偏大,初诊血小板数偏高,中、重度脾大发生率高的特点;两组在CR率、RFS和OS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