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CK)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MG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37例MG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流式细胞(FCM)技术测定外周血产生各型CK的抗原特异性辅助T细胞(CD4+,T)细胞百分数。结果 MG患者组的干扰素(IFN-)CD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CD4+T细胞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相比,MG患者组INF-+CD4+T细胞及IL-12+CD4+T细胞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K对MG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CK的调控可能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MG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老年紧张性头痛痰瘀阻络证的脑血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每次5mg,每日1次。观察组口服头痛宁胶囊,每次1.2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两组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价头痛程度,记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包括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头痛VAS评分、发作次数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后循环PCA、VA和BA的MFV均增加(P0.05)。除情感职能外,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其余各维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总体健康和活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照组的13.7%(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老年紧张性头痛痰瘀阻络证可改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ICU高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2011年1~12月本院EICU年龄超过70周岁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011年本院EICU共收治高龄患者184例.发生医院感染27例,感染率14.67%;共培养出病原菌65株,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29.2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茵,占23.08%,肺炎克雷伯菌占12.31%,鲍曼不动杆菌占10.77%。结论呼吸道为EICU高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较为常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防止抗生素滥用、控制院内感染病原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溶血磷脂酸水平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LPA水平及HCMV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L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LPA在发病24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降低,但在7d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时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LPA、HCMV-IgG及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87.50%、82.14%、4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9%、35.71%、7.14%(P〈0.05);HCMV-IgG及HCMV-IgM阳性组的LP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LPA与HCMV阳性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CMV感染与LPA可能相互作用而激活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发生,且HCMV感染将促进LPA水平的升高,从而促进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朱金刚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01,23(9):540-541
肝豆状核变性 (简称HLD)又称Wilson病 ,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由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Walshe于1956年首次应用青霉胺治疗以来 ,本病成为少数几种可有效治疗的神经遗传病之一。但其疗效及预后与开始治疗时间密切相关[1],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尤其对症状前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是阻止本病进展的关键。笔者对5例HLD先证者的同胞及家属进行筛查 ,发现了3例症状前患者 ,即予以硫酸锌治疗 ,配合低铜饮食 ,随访观察2年未出现临床表现 ,报道如下。1.对象5例本院神经科确诊的HLD患者 ,其中…  相似文献   
6.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按1∶1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均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和71.43%(P<0.01);NDS评分两组在治疗15d后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30d后有显著变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1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优越性。方法:将全部2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142例应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14日内病死率、死亡原因、感染发生率和随访21日欧洲卒中积分(ESS)和90日Barthel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BI)。结果:治疗组14日内病死率为3.8%,其中死于非脑内原因者占16.7%,感染发生率22.4%;对照组分别为6.3%、33.3%、2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1日ESS评分治疗组为(84.6±11.1)分,对照组为(68.1±10.4)分;随访90日MBI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比常规治疗模式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以癫痫大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灭鼠药中毒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灭鼠药 ,种类繁多 ,花样齐全 ,毒力性强 ,如果保管不妥当 ,容易引起婴幼儿、儿童误服中毒。灭鼠药中毒均以癫痫大发作为首发症状 ,起病快 ,病情重 ,死亡率高 ,值得儿童家长及医务人员高度警惕。我院自1994年~1999年间共抢救灭鼠药中毒20例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 ,男15例 ,女5例 ,年龄3~15岁。误服邱氏毒饵15例 ,服药后3分钟~3小时发病 ;误服敌鼠强5例 ,即刻至2小时发病。两者临床症状 ,均以突然频繁全身强直性抽搐 ,神志模糊 ,严重者昏迷伴有恶心、呕吐、腹痛 ,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1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等容积安慰药15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连用14d。在此基础上,2组患者均再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期间均禁止使用降纤、溶栓及其它抗凝药物、氧自由基清除药和脑保护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和68.42%(P<0.01);NDS评分2组在治疗7d后无明显变化(P>0.05),14d后有明显变化(P<0.05),21d后有显著变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NaCl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日2次,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NaCl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56/62)和70.97%(44/62)(P<0.01).两组在治疗第14、30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30天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