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8例UA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41例),cTnI阴性组(67例).在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 cTnI阳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92.7%.三支病变发生率51.2%,冠脉内血栓形成者为24.3%,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相关性,cTnI阳性组近期(30d)心脏事件发生率31.6%,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cTnI阳性的UA患者复杂病变多,冠脉内血栓形成率高且预后较差,cTnI水平越高,冠脉狭窄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该院2002年5月~2004年9月间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非随机分组,介入治疗组97例,静脉溶栓组61例,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死亡率、再通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无论是降低死亡率、提高再通率,还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此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153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接受直接PTCA冠脉支架术治疗,45例接受延迟PTCA冠脉支架术治疗,36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术,42例未再灌注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12 ̄24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1.PTCA冠脉支架术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再灌注治疗较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2.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平均住院时间,延迟组与直接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静脉溶栓组、内科药物治疗组则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四组患者各项心脏事件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各再灌注组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直接组与溶栓组有明显差别(P<0.05)。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四组患者在死亡、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梗和严重卒中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心力衰竭方面,各PTCA冠脉支架术组与未再灌注治疗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各再灌注组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P<0.05),而且直接组与溶栓组有明显差别(P<0.05)。住院期间平均住院二周左右的超声心动结果显示,各再灌注组LVEF、Fs明显低于未再灌注治疗组,直接组且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随访期间,各再灌注组LVEF、Fs、LVDd、LAD与未再灌注治疗组有明显差别(P<0.05);而且各再灌注组间的LVEF、Fs、LVD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直接PTCA冠脉支架术应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首选,而延迟PTCA冠脉支架术应尽量提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死相关血管延迟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延迟血运重建治疗组(124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对所有患者随访4~88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延迟血运重建组平均住院时间[(13.8±9.7)日]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19.8±8.9)日](P〈0.05);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随访期间,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示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药物治疗组(P〈0.05).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29)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0.173±0.098)(P〈0.05).结论 延迟血运重建能减少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心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肌钙蛋白I(cTnT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UA患者根据删是否阳性分为cTnI阳性组(41例),cTnI阴性组(67例)。在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CAG)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UA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cTnI阳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92,7%。三支病变发生率51.2%,冠脉内血栓形成者为24.3%,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cTnI阳性组cTnI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相关性,cTnI阳性组近期(30d)心脏事件发生率31.6%,亦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cTnI阳性的UA患者复杂病变多,冠脉内血栓形成率高且预后较差,cTnI水平越高,冠脉狭窄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4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72例接受延迟PCI治疗,86例接受非PCI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①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与直接PCI组相比,延迟PCI平均住院时间及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平均随访(12.5±3.7)个月时,与非PCI组相比,延迟PCI组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住院期间平均住院2周左右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非PC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非PCI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E/A,延迟PCI组显著低于非PCI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PCI治疗可防止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因而提高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治疗效果,但直接PCI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首选,而延迟PCI应尽量提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血浆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 水平变化及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PCI术后6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8 例)、无再狭窄组(32 例),并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0 例).20例择期行PCI 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用药组术后当天即予红花黄色素40 mg/d,连用7 d,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urvivin 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再狭窄组(均P<0.01),无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I 术后患者血浆survivin 水平于术后6 h即急剧增高,未用药组在术后3 d达最高峰,术后7 d仍处于高水平;用药组于术后24 h达最高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浆survivin 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用药组术后3、7 d的血浆survivin水平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均P<0.01).结论 PCI 术后血浆survivin持续增高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而红花黄色素可降低PCI术后血浆survivin的升高幅度,减少再狭窄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12.5 μg/d.治疗2 w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 分级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9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LVEF 值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FT3,FT4,TSH的浓度、LVEF值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R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溶栓组(20.7±9.1)d和药物组(19.8±8.9)d(P<0.05);与直接PCI组相近(P>0.05)。延迟PCI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和药物组(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组和药物组(P<0.05);延迟PCI组LVEF显著高于非PCI组(P<0.05);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0.376±0.129)显著大于药物组(0.173±0.098)(P<0.05),而与直接PCI组(0.384±0.167)和溶栓组(0.289±0.181)相似。结论延迟PCI能缩短STEMI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及改善预后。但其效果不如直接P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脂蛋白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病变评分(C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女性患者160例,通过螺旋CT计算CAC积分,根据CAC积分分为3组:轻度钙化组(包括无CAC组)(0~10分)40例,中度钙化组(11~14分)32例,重度钙化组(≥15分)48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检测血清性激素、LP(a)和血脂等指标。结果:重度钙化组的年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轻度钙化组;而血清载脂蛋白A、血清雌二醇(E2)明显低于轻度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钙化加重,LP(a)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2和LDL-C、LP(a)、糖尿病、年龄是女性绝经后CAC加重(CAC积分>1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LP(a)升高是CAC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