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内压升高对大鼠中心静脉压和门静脉压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别通过颈静脉插管、穿刺门静脉主干法来测定中心静脉压和门静脉压,运用氮气气腹法制作大鼠腹内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气腹后分别在0、5、10、15、20、25、30、35、40、45mmHg压力值下测得中心静脉压和门静脉压。结果中心静脉压和腹内压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824+0.045X,相关系数r=0.984(P〈0.01);门静脉压和腹内压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8.887+0.939X,相关系数r=0.998(P〈0.01)。结论腹内压与中心静脉压和门静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根据腹内压监测中心静脉压和门静脉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黎介寿院士1997年首次提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论断以来,EPISBO的概念已为国内外科界所广泛接受。但部分基层医院的医师对该病仍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故仍需对EPISBO的概念、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有些胰腺假性囊肿可不用手术或介入法处理而期待其消散。Mayo 医学中心自1980年至1985年共收治114例胰腺假性囊肿,分别经 B 超(52%)、CT(75%)或 ERCP(7%)检查确诊,46例原定手术治疗(第一组),68例先给非手术治疗(第二组),其中24例改为手术治疗,43例继续观察而缓解。第一组46例的平均年龄为51岁,囊肿大小的中位值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肠道面积及吸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例短肠患者(短肠组)和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瓜氨酸水平。短肠患者残存小肠长度及直径采用X线造影检测,并测定短肠患者尿D-木糖排泄率和肠道蛋白吸收度。分析短肠患者血清瓜氨酸与残存小肠长度、面积、蛋白及D-木糖吸收的相关性。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患者测定康复治疗前后瓜氨酸、D-木糖及蛋白吸收水平的变化。结果短肠组血清瓜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94±2.65)比(16.87±5.97)μmol/L,P〈0.01]。短肠组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与残存小肠长度(r=0.82)及表面积(r=0.86)呈正相关,与尿D-木糖排泄(r=0.56)及肠道蛋白吸收(r=0.48)也呈正相关。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血清瓜氨酸水平、蛋白及D-木糖吸收均显著增加,但3者增加百分比之间并无相关。结论血清瓜氨酸水平与短肠患者的小肠吸收面积和吸收功能呈正相关,能反映短肠患者小肠功能和衰竭程度,是康复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环境、工作模式等外部因素的改变,外科治疗病种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外科治疗的复杂免疫疾病、肿瘤及器官移植等病种数量显著增加。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围手术期处理理念取得显著进步,学术界正在探索并建立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多级医疗机构相互配合甚至整合全社会医疗资源共同参与的围手术期病人之家运行模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化外科疾病治疗全流程为目的的综合治疗体系,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短肠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27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康复治疗的经验,介绍短肠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探讨改善短肠病人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代偿的措施。方法短肠康复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促进肠粘膜生长、富含膳食纤维的短肠康复饮食、减轻短肠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短肠并发症等措施。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间共27例短肠患者接受了29次康复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8.5岁±19.3岁。剩余小肠长度范围15~80cm,平均46.8cm±23.4cm,15例有回盲瓣。从肠切除至接受康复治疗的平均时间为86d±105d。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肠道吸收功能有所增强。随访超过2年者8例,4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13例,有10例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结论短肠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短肠病人的营养状况、并能促进肠功能代偿,治疗效果与残留小肠长度、治疗开始的时间和病人年龄有关,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肠功能代偿,减少病人对肠外营养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8.
龚剑峰  朱维铭 《腹部外科》2006,19(6):329-331
短肠综合征(SBS)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SBS代谢变化、残存肠道机制等认识的加深,SBS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短肠综合征的现代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促肠康复治疗、非移植手术治疗、小肠移植及防治并发症等。对于无法摆脱TPN并有难治性TPN并发症者,需考虑小肠移植。一、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SBS的基本治疗措施。广泛肠切除术后失代偿期应尽早行中心静脉置管并给予肠外营养(PN)支持,以保证足够营养摄入量,并维持体液平衡。此时,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需要量很大,可将能量测定结果作…  相似文献   
9.
营养支持治疗是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内容进行了展开讨论[1]。
  营养不良在 IBD 中的发病率高达85%[2],其中克罗恩病(C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UC),尤其是活动期患者[3]。进食减少、肠道吸收功能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增加以及治疗药物对代谢的影响共同促进 IBD 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最终表现为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并伴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4]。研究表明,IBD 患者维生素 K 缺乏程度与CD 活动指数(CDAI)呈正相关[5]。营养不良有许多危害,包括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 IBD 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手术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增加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及死亡率等[6]。营养支持治疗在改善营养状态、避免营养不良带来的危害的同时,具有诱导及维持 IBD 缓解,其促进黏膜的愈合,改善患者自然病程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单一肠内营养(EEN)还可改善活动期 CD 患者的生活质量(IBDQ)[7]。因此,近代对营养与代谢支持的观念有所改变,由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转变为营养支持治疗。IBD 的营养支持治疗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后者通过控制病情改善营养状态,而前者能改善 IBD 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8]。  相似文献   
10.
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属于分枝杆菌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我们于2002年11月从一结肠瘘患者腹壁窦道及腋下脓液同时分离出该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