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旋转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在超选择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血管迂曲病变的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进行常规正位血管造影,然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旋转DSA检查,50例(91%)造影图像均避开了多支血管相互的重叠,清晰地显示相关血管的来源和走向。其中5例病例旋转DSA检查多角度图像虽清晰显示出供血动脉但因其局部血管过度迂曲,局部血管走向显示欠佳。结论旋转DSA技术能够更好地显示腹部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动脉分支的走行,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对肝癌病人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癌化疗(TAI)、栓塞(TAE)和化疗栓塞(TACE)已被公认是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肝癌血供的多重性和介入治疗后血供改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肝癌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已被大家所公认,而门静脉是否参与肝癌的血供一直存在着争议。我院导管室对88例肝癌采用经腹腔动脉或行门静脉间接数字减影造影,以观察肝癌有无门静脉供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栓塞术在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14例患有耳鼻喉疾病的患者应用超选择血管栓塞术诊治,男13例,女1例。年龄13~79岁,单纯严重鼻出血4例,鼻咽癌及上颌窦癌致顽固出血各2例,扁桃腺手术术后出血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5例。结果9例严重鼻出血中经超选择血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获得有效的控制,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均获成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手术野清晰,实体瘤更易于辨认、切除。所有行超选择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血管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严重耳鼻喉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行超选择血管栓塞,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肢体静脉闭塞是临床的急诊,如果闭塞的范围较少,程度较轻,处理恰当,血栓可以溶解消散。或者通过旁路的侧枝循环可以得到代偿,症状得以改善或完全消失。若肢体缺血或淤血进一步加重,将导致肢体坏疽,最终需要截肢。更加严重的是,组织的坏死可以引起全身反应,静脉内的血拴可以脱落引起肺梗塞,这些都可能引起患者死亡。如何采用有效的办法开通闭塞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挽救缺血肢体,并最终治愈疾病成为我们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和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椎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CTA、DSA)。采用血管内介入椎动脉夹层19例:颅外段椎动脉夹层所致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3例,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ICA)采取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PICA位于夹层动脉瘤以远采取夹层动脉瘤及近端载瘤动脉闭塞12例。结果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表现为血管腔狭窄、内膜瓣,颅内段椎动脉夹层的影像特点CTA表现为动脉瘤样扩张、壁内血肿等,DSA为珠线征、瘤样扩张等。术后造影:单纯支架置入病例狭窄消失;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病例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血管闭塞病例显示椎动脉夹层均完全闭塞。术中未发生死亡、破裂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DSA及CT、CTA椎动脉夹层具有诊断价值;夹层动脉瘤的准确诊断对于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性病变所致支源性咯血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1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用药治疗组)和观察组(介入治疗组),各26例,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出血量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咯血量<300、300~600、>600ml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100.00%、100.00%、80.00%,对照组分别为85.71%、92.31%、6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复发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11.54%,复发率为7.6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感染性病变所致支源性咯血的介入治疗效果非常突出,且安全性也较高,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术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A检查,对31个下肢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插管,分别对膝下动脉病变采用经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保留导管溶栓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肢血流改善明显,狭窄性病变开通率明显大于闭塞性病变。皮温明显升高,行走距离显著增加,溃疡愈合加快。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术及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微创、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获取肾癌灌注图像,并与其分子病理学特征相对照,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疑有。肾肿瘤的患者行MSC灌注扫描,获得伪彩色的血流灌注参数图,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瘤体及瘤旁正常肾皮质选取感兴趣区并记录相应的各项参数值。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肾细胞癌的BF、BV和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且Ⅲ级肾癌与I、Ⅱ级相比,其BF、BV和PS值明显增高。肾癌的BF、BV、PS值与其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P〈0.05),MTT值与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负相关(P〈0.05)。肾癌的MVD值与VEGF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肿瘤血管生成、血流灌注及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并在肾癌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