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人工合成生长抑素施他宁的应用为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开辟了新途径。本试验分别用血管升压素和施他宁治疗共 3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 ,旨在比较 2药的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住院肝硬化患者 35例 ,男 30例 ,女 5例 ;年龄 36~6 5岁 ,平均 4 0岁 ;病程≥ 1a者 15例 ,1a以内者 2 0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且出血前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次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伴暗红色或柏油样便。按照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 (2 0…  相似文献   
2.
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炳喜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3):1041-1043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疗效。方法:试验组15例用奥美拉唑20mg,bid;对照组15例用雷尼替丁0.15g,bid;吗丁啉10mg,tid,疗程均为2周。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胃黏膜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7%,对照组分别为60.0%和66.7%。两组临床症状、内镜下胃黏膜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促进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修复,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结果 采取输血和支持疗法,静脉输注生长抑素,稳定生命体征后,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克罗恩病.用皮质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当下消化道大出血作为克罗恩病的首发症状,而肠道症状很不典型或缺乏时,结肠镜检查有重要价值.生长抑素有利于止血,皮质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仍为治疗克罗恩病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4.
商连琴  岳冬黎  朱炳喜 《肝脏》2021,26(5):497-50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以乙肝肝硬化UGB者为试验组,未出血者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大鼠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时清除氧自由基(OFR)的特性.方法SASP灌胃治疗大鼠乙酸性UC后,检测肠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其炎症指数,并与生理盐水(NS)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SASP组和NS组SOD含量(U/g)分别为7998±3441和6364±2455.SASP组和NS组MDA含量(nmol/g)分别为2156±208、3524±448.NS组和SASP组炎症指数分别为165±519、630±125.SASP组SOD含量显著高于NS组(7998±3441对6364±2455,P<001),SASP组MDA含量明显低于NS组(2156±208对3524±448,P<001).NS组炎症指数明显高于SASP组(165±519对630±125,P<001).结论SASP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袁如彩  朱炳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02-2503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者30例,为治疗组;单用多潘立酮治疗FD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4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FD的症状,是治疗FD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脱气水充盈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62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包括间质瘤28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异位胰腺5例,食管癌2例,胃癌4例,息肉6例,外压性病变6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炎4例;其中12例行内镜下切除,11例行手术治疗.内镜超声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 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内镜下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朱炳喜吕愈敏氧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s,OFR)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主要包括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等。在生理情况下,为了防御正常生命活动中产生的OFR对组织...  相似文献   
9.
刘元山  朱炳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26-112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表达的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7只。模型组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复制UC模型。评价2组实验大鼠大体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0.00±0.00)Vs(5.43±1.27),(1.29±0.49)Vs(6.71±0.9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NF—κB蛋白区带加宽。结论NF—κB与UC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其中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核因子-кB(NF-кB)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常见的细胞因子及NF-кB在UC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