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6例(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FM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MD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51,P〈0.001),颈动脉IMI及斑块积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71,0.702,P〈0.001)。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卒中后抑郁也随之大幅增多,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下肢动脉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96例(CAD组),选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并无其他疾病史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下肢动脉内膜的变化,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包括股动脉(FA)、股浅动脉(SFA)、腘动脉(PA)、胫前动脉(ATA)和胫后动脉(PTA)及足背动脉(DPA),观察管腔、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就下肢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AD组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谷维素对首发脑梗死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脑梗死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27例)、谷维素组(28例)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谷维素联合治疗组(35例),4周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谷维素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评分均要明显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和谷维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谷维素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联合治疗组的HAMD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和谷维素组的HAMA评分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03;t=6.140,P<0.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谷维素联合治疗首发脑梗死老年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信号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修复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后条件特异性系统性PDGFR-β基因小鼠204只,利用光化学法将其中186只小鼠制作为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即PDGFR-β基因敲除小鼠(Esr-KO缺血组)和基因未敲除小鼠(Floxed缺血组),各93只;将其余18只假手术模型(未进行激光照射)小鼠分为Esr-KO假手术组和Floxed假手术组,各9只。于缺血6、14 d,计算两缺血组脑梗死体积。比较两缺血组周细胞相关蛋白(α-SMA)、基膜相关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水平、血管周细胞覆盖水平(α-SMA/层黏连蛋白)和周细胞增殖水平(Ki67/α-SMA),并分析缺血后血-脑屏障渗透性差异。结果 (1)缺血第6、14天,Esr-KO缺血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Floxed缺血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缺血第6天,Esr-KO缺血组中缺血边缘区和中心区PDGFR-β及α-SMA表达量较Floxed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而层黏连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均P0.05);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sr-KO缺血组缺血边缘区α-SMA/层黏连蛋白及Ki67/α-SMA均明显低于Floxed缺血组[(15±5)%比(43±3)%,t=4.221,P0.01;(14.2±1.7)%比(43.7±3.9)%,t=3.964,P0.01]。(3)绿色荧光示踪定量技术分析显示,Esr-KO缺血组缺血边缘区血管渗透性比Floxed缺血组明显升高[第3天:(40.1±1.2)%比(25.5±1.7)%,t=3.882,P0.01;第6天:(90.1±8.7)%比(36.5±4.5)%,t=4.957,P0.01]。结论 PDGFR-β信号系统可能部分参与脑缺血后血-脑屏障修复及功能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是我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因颅内囊虫数目多少 ,受累部位及范围的不同 ,以及囊虫的发育生死过程不一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现将 6例特色误诊病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女性 ,36岁 ,工人。头痛 ,呕吐 ,发热两天 ,于 1 993年 4月 2 9日入院。否认食“米猪肉”及便绦虫节片史。入院查体 :T38℃ ,神清语利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 :颅压 2 55kPa ,WBC 2 6× 1 0 6/L ,L78% ,E 8% ,葡萄糖 2 5mmol/L ,蛋白 1 32g/L。头颅CT正常。临床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 ;对症治疗痊愈出院。两月后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组织IL-2及蛋白表达产物变化。方法 BCAO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奥拉西坦)对照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海马脑组织IL-2表达改变;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及GCs干预后差异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1)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IL-2表达量显著上升(2.15±0.4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低中高剂量干预后IL-2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上升,分别是(2.01±0.54、1.76±0.61、1.56±0.31)(P0.01,P0.05);(2)研究发现,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组织Ⅱ型细胞骨架蛋白(typeⅡcytoskeletal 6A,KRT 6A)表达发生显著下降。结论慢性脑缺血病理过程中存在炎性相关蛋白的活化,推测其病理生理机制与炎症反应及细胞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福辛普利钠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此基础上,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福辛普利钠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次/d。血压达标后,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12个月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后,3组MMSE及Mo 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福辛普利钠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MMSE、Mo CA总有效率分别为30.0%和36.7%、20.0%和20.0%、16.7%和16.7%,缬沙坦组略高于其余2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福辛普利钠和苯磺酸氨氯地平3种药物在降压达标后均可改善高血压患者伴有的MCI,其中缬沙坦改善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EXCEL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随机入选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期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162例,并入选同时期150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PCI为对照组。随访5年,随访包括心绞痛复发、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均为100%。随访率100%,随访5年,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7.0%)、卒中发生率(3.9%、3.0%)、心源性死亡率(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30.4%、14.0%)、心绞痛复发率(42,1%、30.0%)、全因死亡率(9.8%、2.0%)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心源性病死率均为0.0%。结论选择性冠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尚好,但糖尿病仍是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