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PCI术联合术后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患者疗效及对冠脉再狭窄发生率、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经桡动脉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指标、疗效(有效率、炎性反应、复发心绞痛率)、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及血清E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76.67%)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4,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心绞痛复发率、冠脉再狭窄率、血清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术联合术后伊伐布雷定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降低血清ET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与慢性心衰(CHF)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54例CHF患者为CHF组(NYHAⅡ~Ⅳ级),抽取154例同期在我院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血清NT-proBNP、LAD、LVEDd、HFEI均显著增加,LVEF均显著降低,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NT-proBNP、LAD、LVEDd、HFEI显著增加,LVEF显著降低(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gNT-proBNP与NYHA分级、LAD、LVEDd、HFEI呈显著正相关(r=0.814~0.877,P均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807,P=0.009)。结论:NT-proBNP检测结合超声心电图检查是CHF诊断和危险分层的常用方式,且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常规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必要时输血,在此基础上予奥美拉唑针4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并联用注射用血凝酶1KU静脉推注,后予1KU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5d为1个疗程,评价其疗效。结果 86例中显效64例(74.42%)、有效17例(19.77%)、无效5例(5.81%)。总有效率94.19%;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头晕、乏力,停药后自行缓解,不需要对症治疗。结论注射用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缩短了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胃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人的胃壁最表面为一层薄的胃黏膜,由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三层构成,正常情况下可以保护胃免受胃酸和胃消化酶的侵袭,当胃黏膜缺损穿透至黏膜肌层以下时,临床上诊断为胃溃疡[1]。主要表现为胃部疼痛,常伴有嗳气、泛酸、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近年来,我院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幽门螺杆菌(HP)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的N类致癌因子,并且还与多种胃外疾病相关。药物根除HP,是防治上述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复发的重要途径[1]。我院应用泮托拉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曲安奈德封闭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安奈德(商品名:痛息通),是近年用于临床的一种复合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消肿止痒痛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我们用其治疗局限型神经性皮炎87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饮食、胃肠功能障碍、月经、机械性刺激、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本病。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患痤疮的病人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不仅局限于青春期,许多过早发育的少年儿童和青春期过后的中年男女患痤疮的也越来越多。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痤疮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