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一级预防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评价乳酸菌属益生菌对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检索时间到2010年1月)使用乳酸菌预防≤2岁婴幼儿湿疹和(或)特应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用 RevMan 5.0.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报道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发病预防作用的RCT 12篇,其中7篇报道了对特应性湿疹的预防效果。Meta 分析示:与对照组比较,乳酸菌组(单用及与其他益生菌合用)湿疹及特应性湿疹的发病率显著降低,RR值分别为0.80(95%CI: 0.70~0.90,P0.05)。结论:乳酸菌联合其他益生菌可预防婴幼儿湿疹的发生。目前证据未显示单独使用乳酸菌对婴幼儿湿疹的有预防作用,有待大规模的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34-739]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4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健康保健,干预组接受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12个月后的体格、发育商(DQ)、智能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社会行为、大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MDI、PDI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清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治疗中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等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0年4月,全面收集应用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H.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试验包括364例儿童,益生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组184例患儿H.pylori根治率为72.28%,单用三联疗法组180例患儿H.pylori根治率为61.67%,合并OR值为0.58(95%CI:0.36~0.93,P=0.0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益生菌组23.77%,对照组28.10%,合并OR值为1.39(95%CI:0.41~4.71,P=0.60)。结论目前证据显示联合应用益生菌制剂可提高抗H.pylori感染治疗中的根治率,但并不能有效降低三联疗法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补锌对婴幼儿智力及运动发育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改善的作用。目的 评价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改善的作用。方法 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 获得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影响的 RCT文献。 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估。以生后6~3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发育商(DQ)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计量资料以SMD或WMD及其95%CI表示。结果 ①共检索到文献84篇,共10篇RCT满足纳入条件进入Meta分析。7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8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9篇文献对受试者采用了盲法,8篇文献对研究者和结局测量者采用了盲法,9篇文献提及报道数据的完整性,9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仅1篇文献报道了其他偏倚来源。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锌组与对照组M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8(95%CI:-1.55~1.40);补锌组与对照组P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5(95%CI:-0.12~0.42)。但研究间均具显著统计学异质性,根据补锌的剂量、是否与其他营养物质合用、纳入对象的营养状况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亚组分析显示不能完全消除文献间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③补锌组与对照组DQ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2(95%CI:-7.97 ~6.53 )。补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Alberta运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0.30( 95%CI:-2.09 ~2.69 )。结论 早期补锌并未提高MDI、PDI及DQ评分,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未显示有改善作用。鉴于研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结论仍需谨慎看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改善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获得补锌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影响的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估。以生后6~3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发育商(DQ)为疗效判定指标。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计量资料以SMD或WMD及其95%CI表示。结果①共检索到文献84篇,共10篇RCT满足纳入条件进入Meta分析。7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8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9篇文献对受试者采用了盲法,8篇文献对研究者和结局测量者采用了盲法,9篇文献提及报道数据的完整性,9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仅1篇文献报道了其他偏倚来源。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锌组与对照组M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8(95%CI:-1.55~1.40);补锌组与对照组P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5(95%CI:-0.12~0.42)。但研究间均具显著统计学异质性,根据补锌的剂量、是否与其他营养物质合用、纳入对象的营养状况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亚组分析显示不能完全消除文献间的异质性,异质性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③补锌组与对照组DQ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2(95%CI:-7.97~6.53)。补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Alberta运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0(95%CI:-2.09~2.69)。结论早期补锌并未提高MDI、PDI及DQ评分,对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未显示有改善作用。鉴于研究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异质性,结论仍需谨慎看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苓口服液联合哌甲酯控释片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多动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哌甲酯控释片,1片/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精苓口服液,6~10 mL/次,2次/d。两组患儿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注意力评定量表(SNAP-IV)、多动行为量表(Conners)和儿童智力量表(Raven’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1%,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活动过多、情绪不稳、注意缺陷、行为冲动等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NAP-IV和Conner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而Raven’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量表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 精苓口服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儿童保健门诊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6岁以下儿童的筛查量表及发育商,实现ASD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方法对9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诊断标准的ASD儿童(ASD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70例心理行为发育正常儿童(对照组),运用DSM-Ⅴ、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及Gesell发育量表对被试儿童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M-CHAT阳性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ASD组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的发育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D组1~3岁与3~6岁比较,随年龄增长,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儿社会沟通、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行为发育偏离,使用临床量表早期筛查,辅助ASD的临床诊断,实现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期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儿童性早熟的病因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严重影响儿童的成年身高和心理健康。本文在回顾性早熟的定义、发病机制及分类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不同类型性早熟在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和辅助检查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目前,对儿童性早熟较多采用子宫及卵巢超声检查,迄今对于这种性早熟类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尚存在争议。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等骨骼定量检测指标诊断儿童性早熟,但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