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报道的关于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其中具有区域性代表(以北京市、甘肃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代表北方地区,以广东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和江西省代表南方地区)的文献。然后人工提取各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研究对象样本量、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患病人数等。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从中收集到研究对象38 941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8 334例(21.4%)。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呈现出一致的流行病学特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增龄逐渐增高;除20~29岁外的其他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0.01);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南方地区80~89岁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73.46%),老年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北方地区:χ2=960.180、1 315.400,均P<0.01;南方地区:χ2=773.290、1 482.720,均P<0.01)。与南方地区比较,北方地区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更高(非老年人:χ2=39.740、44.660,P<0.01;老年人:χ2=34.540、16.140)。与南方地区对应年龄段比较,北方地区40~49岁、50~59岁及60~6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高(男性:χ2=29.300、8.000、3.900,P<0.05或0.01;女性:χ2=15.580、50.590、5.860,P<0.05或0.01),但70~79、80~8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低(男性:χ2=21.570、90.240,P<0.01;女性:χ2=4.430、97.200,P<0.05或0.01)。 结论南方地区总体发病率高于北方,两个地区均为70~8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并且各个年龄段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南北两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两地区50岁年龄段人口骨质疏松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临床上应在此时间段予以干预,预防骨质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鞘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相应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与胫骨骨痂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的表达变化.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NGF 1μg/d连续鞘注14 d,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14、21、28 d分批处死动物,行骨痂X线评分、骨痂/骨干比值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相应节段DRG与胫骨骨痂中的CGRP、SP表达.结果 术后21 d,NGF组X线评分低于对照组,21 d、28 d骨痂/骨干比值低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各时期NGF组软骨内成骨过程增强,骨痂成熟度高于对照组,骨痂改建过程提前且更为完全.CGRP、SP在DRG及胫骨骨痂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OD)值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RG神经肽表达OD值与骨痂OD值明显正相关. 结论 鞘注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DRG与骨折骨痂中的神经肽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软骨内骨化,减小骨痂体积并加速骨折的愈合及塑形改建过程.推测神经生长因子与DRG神经肽参与了中枢神经调控外周成骨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82例164个成人半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男80个,女84个年龄18~80岁,平均(49.1±18.4)岁.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方向以及置入点(A)到耻骨联合(B)和耻骨上支上缘(C)的垂直距离.在相同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垂直髋臼前柱前侧面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面的直径.找出最小的截骨面,用圆盘法测量其直径.结果 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8.16±1.21)mm,最大长度为(109.39±8.95)mm,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9.66°±3.92°、20.81°±4.58°和42.66°±3.23°,AB和AC的长度分别为(18.42±4.82)mm和(17.76±2.63)mm.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长度以及AB的长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面的平均最小直径和最小截骨面的圆盘直径均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结论 所有男性髋臼前柱可容纳6.5 mm的螺钉,但部分女性无法使用6.5 mm的螺钉,且男、女的进针点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或晚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骨科收治的10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53例和晚期手术组49例,早期手术组为受伤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晚期手术组为受伤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