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可疑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其原因,以提高TET的准确率及冠心病临床诊断阳性率。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于入院后先行TET检查示可疑阳性患者56例,并于1周内行CAG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为阳性(经CAG证实),38例为阴性(经CAG证实);阳性中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3例;阴性中女28例,男10例。结论 TET与CAG相互关联,又非完全同步,正确进行TET,排除干扰因素,可以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性。  相似文献   
2.
曹立平 《临床医学》2016,(12):13-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Hb A1c<9.0%者44例,Hb A1c≥9.0%者56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CV)再次对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血糖平稳组及血糖波动组,划分标准参照CV=0.29。测定空腹血糖值、Hb A1c、血脂各指标,观察各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了解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 CV值≥0.29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于CV值<0.29组。四组以Hb A1c≥9.0%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最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波动性高血糖患者易诱发糖尿病肾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作用,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共入选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第二天及六周后抽血测定血脂(TC,TG,LDL-C,HDL-C)及C反应蛋白。结果:对照组六周后血脂及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六周后TC,TG及LDLC有下降(P<0.05),HDL-C有明显升高(P<0.01),HSCRP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除有很好的调脂作用外,还能有效地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早期应用可以抑制冠脉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EP处理U251细胞后,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的方法检测EP对U251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印迹法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EP(10、15、20 mmol/L)分别作用8 h、16 h、24 h后均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且存在显著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EP处理后U25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升高。不同浓度组EP作用U251细胞24 h后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EP能明显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phtelel glycoprotein,GP)Ⅲa基因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人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成功施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分析GPⅢa基因多态性。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和心肌梗死。结果共纳入433例基因分型成功并获得随访信息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平均(10.21±2.71)个月的随访,28例患者发生血管事件。基因分型表明,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20.67%和48.73%。临床随访表明,rs1l871251A等位基因携带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非携带者[风险比(hazard ratio,HR)8.8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0~65.00;P=0.032];对rs5918和rs2317676不同基因型进行的比较显示,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 P分别为0.608和0.556)。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携带rs1l871251A等位基因是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7.878,95%C/1.035~59.982;P=0.046),吸烟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27,95%CI 0.108~0.990;P=0.048)。结论GPⅢa基因rs11871251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各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等心血管急症。对于不具备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条件的医院来说,除常规的药物应用及心肺复苏外,将束手无策。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胸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NCP)抢救此类患者4例,效果较好,认为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手段,适合在基层医院及社区急救中开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曹立平 《安徽医学》2007,28(6):544-544
近年来,动脉脉压(PP)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证实,脉压较收缩压或舒张压对心脑血管病的作用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是重要的危险预测因子之一。目前认为颈动脉硬化是高血压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对颈动脉进行超声实时显象及Doppler探测,以了解脉压与颈动脉血管功能及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致死原因。抗血小板治疗是脑卒中防治的三大基石之一,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尽管进行长期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即"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本文就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产生的可能机制及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NIDDM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对48例正常血压NIDDM及35例正常血压无糖尿病患者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血压、心率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较对照组高,不除外心率影响NIDDM夜间降压例数较NC组少.显示糖尿病夜间不降压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