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海鸥"形皮瓣在修复指蹼粘连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指蹼粘连畸形患者(共39个指蹼),采用改良"海鸥"形皮瓣修复、重建指蹼。结果:15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重建的指蹼大小及深度均类似正常指蹼,其中25个指蹼皮瓣两侧直接缝合,14个指蹼供瓣区植皮。结论:改良"海鸥"形皮瓣适用于第2、3、4指蹼粘连畸形的修复。此种方法可充分利用指蹼背侧的蹼状结构,在指蹼处形成完整的皮瓣,皮瓣中心部无切口及缝线,术后继发挛缩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临床治疗方法修复老年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5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对63例Ⅲ~Ⅳ期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患者采用营养支持、微创换药、个体化护理、手术综合临床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2例创面完全封闭.39例创面较前明显缩小70%以上,护理难度明显下降,疗效满意,2例因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死亡.结论:营养支持、微创换药、个体化护理、手术综合临床治疗的治疗方法是老年患者Ⅲ~Ⅳ期压疮临床修复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深度创面的效果 . 方法 2007年5 月-201 3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共修复22例患者拇指Ⅳ度损伤创面,创面面积为2.0cm×1.5cm~4.0cm×2.5cm,皮瓣切取面积为2.1cm×1.6cm~4.1cm×2.6cm,供瓣区均于同侧上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 .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拇指创面愈合良好,供瓣区移植皮片成活 .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患者皮瓣质地、色泽、外形良好,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成活率高、外形不臃肿等优点,是修复拇指深度创面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颈肩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16例颈肩部皮肤和上臂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2±6)岁;其中电接触性损伤14例,火焰烧伤2例;5例颈部创面,7例肩部创面,4例上臂创面;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背阔肌肌瓣修复2例.供瓣区11例植皮修复,其余直接缝合.结果 16例患者背阔肌肌皮瓣均存活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植皮均一期成活;4例患者术后因皮瓣臃肿,行二期皮瓣削薄修整术;1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3年,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结论 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是修复颈肩部和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8例开水烫伤儿童烧伤患者,烧伤创面以深浅Ⅱ度为主,完全随机法分为皮肤磨削组(36例)和保守换药组(32例)。皮肤磨削组患儿伤后48 h 内,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以钢丝球打磨创面坏死组织,直至创面出现弥漫性小出血点,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覆盖于创面,纱布、棉垫加压包扎,5-7 d 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给予外喷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保守换药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外涂复春散1号,抗菌敷料覆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抗菌剂隔天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次数、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医疗费用、后期随访效果等方面资料。结果68例患儿均治愈,住院期间,皮肤磨削组患儿换药次数、发热次数、愈合时间、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保守换药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087、3.389、-3.971、-4.697,P 均〈0.05),皮肤磨削组医疗费用高于保守换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05,P〈0.05)。创面感染率、植皮百分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3个月,皮肤磨削组患儿术后大部分创面无明显增生,基本恢复正常,保守换药组愈合时间稍长,瘢痕增生较多。结论磨削术虽存在手术风险与费用高问题,但临床上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6例开胸术后切口感染、不愈的患者,其中35例患者合并肋软骨炎,男26例,女9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9±15.0)岁,术前采用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术中彻底清创、去除受累肋软骨、钢丝取出、双侧胸大肌转移修复;术后引流、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封闭创面。结果:35例患者术后3~15d拔除引流管,27例患者创面术后10~15d后一期愈合;1例患者形成肌瓣下窦道,经换药后创面愈合;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中1例患者为出院后6个月复发,再次入院手术清创后3周创面愈合;3例患者行三次手术清创后创面愈合。3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创面愈合良好。结论:采用术前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术中彻底清创、去除受累肋软骨、钢丝取出、双侧胸大肌转移、围手术期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是修复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肢体挤压伤多伴有骨关节等损伤;撕脱伤多为皮肤撕脱伤,较重者含肌肉等深部组织损伤。我科自2009年3月-2010年8月共收治15例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患者,采取自体皮肤反削回植、异种皮覆盖Ⅱ期植皮或知名血管皮瓣转移、单纯清创缝合等方法修复创面,总体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直接关闭下腹部供瓣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25例病人手或前臂有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下腹部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修复,同时设计邻接的辅助皮瓣参与下腹部皮瓣的关闭。结果:下腹部皮瓣和辅助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关闭,早期有不同程度的肚脐偏位,后期逐渐恢复。结论:辅助皮瓣法能较好地关闭一定面积的下腹部皮瓣供区,具有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我院烧伤科救治重度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 ,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12例 ,应用呼吸机合理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7~ 39岁 ,平均 (2 8.5± 3.2 )岁。烧伤面积 :70 %~ 97.5 %体表烧伤面积 (TBSA) ,平均 (80 .5±3.6 ) %TBSA。烧伤原因 :钢水烫伤 5例 ,瓦斯爆炸烧伤 3例 ,电烧伤并发火焰烧伤 2例 ,火焰烧伤 2例。均并发吸入性损伤。全组患者均有严重呼吸困难 ,R >30 /min ,缺氧 ,发绀 ,呼吸道分泌物多 ,肺部听诊单侧或双侧可闻及罗…  相似文献   
10.
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方法修复经胸骨正中手术切口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12月~2006年12月,分别用胸大肌内侧头肌瓣、胸大肌瓣、上蒂腹直肌瓣及大网膜移位修复经胸骨手术切口感染创面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8~72岁,平均52岁。合并糖尿病8例,肺炎及心力衰竭4例,脓胸3例,慢性肺功能不全4例,恶性肿瘤1例,严重肥胖6例。11例为较新鲜裂开创面,2例为慢性创面。创面范围10cm×5cm~22cm×10cm。结果3例分别于术后3d因血管吻合处破裂大出血、肺炎及癌转移死亡。其余10例伤口期愈合6例,随访6个月~5年,均无复发;2例切口皮肤拉拢缝合处部分皮肤坏死,经再次手术扩创植皮后愈合;2例创口引流处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创面较小且位于手术切口上端者适合用胸大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创面较大且位于切口上端者适合用全胸大肌瓣修复;创面较小且位于切口下端的适合用上蒂腹直肌瓣修复;创面较长可联合应用胸大肌瓣、上蒂腹直肌瓣修复创面;创面巨大合并重要脏器外露时,可用大网膜移位修复创面。残余创面可经植皮及换药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