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 男,63岁。因腰痛伴右下肢麻木10个月,加重2天就诊。查体:体温3 6 4℃。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脊柱无畸形,周围皮肤无红肿及瘘道,脊柱叩击痛,腰2~3椎体有压痛,右腿直腿抬高试验( ) ,右下肢感觉减退。查血象正常。摄X线胸片示右肺尖陈旧性肺结核;腰椎X线平片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2~3 椎间盘向右后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对症治疗5天,腰痛症状有所缓解。随后出现发热,体温3 8~3 9℃。检查体表未见感染灶,红细胞沉降率3 5mm/h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摄X线胸片同前;MRI扫描示腰2~3椎体有2 5cm×2 7cm破坏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临床白血病治疗提供药物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均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首先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先给予氟康唑治疗5~12d;拟诊或临床诊断以及确诊真菌感染后分层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感染患者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0.8%;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112例,有效率为93.3%;治疗24~48h后体温下降,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d后,血白细胞升至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以上;8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病死率6.7%;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3.3%。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应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对真菌感染患者采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DL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FLAG方案化疗后在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DLI ,观察白血病缓解及生存情况,并通过 PubMed等检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移植术后复发接受FLAG方案联合G‐DLI治疗者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1例G‐DLI后无病存活(DFS)13个月,后出现中枢复发,但骨髓一直处于缓解状态,23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生存(OS)为23个月。G‐DLI后发生皮肤Ⅱ度急性高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脏Ⅰ度急性GVHD ,经处理后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1例G‐DLI后12个月再次骨髓复发,放弃治疗于1个月后死亡,DFS及OS分别为12、13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 ,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1例G‐DLI后无病存活至今,DFS为16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 ,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结论 FLAG方案联合G‐DLI可能是AML行allo‐HSCT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第13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试验组第13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和环磷酰胺250 mg·m-2。2组均4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改善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P<0.05)。试验组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 (IA)方案与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 (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2a(AML-M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以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ML-M2a患者65例,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①IA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虽略高于D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A组白细胞最低值[(0.58±0.40)×109/L]明显低于DA组[(0.99±0.6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0.19±0.09)×109/L]显著低于DA组[(0.21±0.1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粒缺持续时间(12.59±5.31)d较DA组(9.17±7.04)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A组中位生存期(36.67个月)高于DA组中位生存期(2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值和初次诱导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方案与DA方案比较,可延长中位生存期,且远期疗效较好,可作为初治AML-M2a的首选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