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产前对孕晚期膈疝模型雌鼠给予汉防己甲素(Tet)干预后,观察Tet对胎鼠膈疝(CDH)模型的肺血管发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9只健康怀孕的SD大鼠雌鼠孕9.5d被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C组)、除草醚组(N组)和汉防己甲素组(NT组).N和NT组灌胃给予除草醚.NT组于孕第18.5~20.5天,每天给予30 mg/kg Tet灌胃,C组和N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孕第21.5天于麻醉下剖宫取胎鼠双肺,通过对胎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血管发育,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观察CT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高低.结果 本实验中N组和NT组总膈疝发生率为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肺血管数目(2.5±1.1)个较C组(4.5±1.1)个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NT组(3.7±1.4)个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径(ED)在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径(ID)表现为N组(24.8±4.7)μm<NT组(42.7±4.0)μm<C组(51.9±8.5)μ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变厚,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N组(58.1%±6.0%)>NT组(25.4%±8.3%)≈C组(16.6%±9.7%),N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组与C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外膜厚度百分比N组(134.0%±11.9%)>NT组(86.6%±3.8%)>C组(66.9%±16.7%),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强度(IOD值)结果为N组<NT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Ct值分析基因的表达,RT-PCR结果示CTGF mRNA肺组织表达由低到高为:N组<NT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t对实验大鼠动物模型的胚胎期肺血管有抑制血管重构、促血管生成和发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上调CTGF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14岁以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按照患儿年龄分别纳入0-2岁组(n=58)和≥2岁组(n=18)。肠套叠患儿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空气灌肠或剖腹探查术确诊。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及辅助检查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复发情况及病理性起始点有无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超声检查阳性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手术治疗率、肠坏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肠套叠症状者(同时具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大便)占62.1%(36/58),≥2岁组则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合并呕吐、血便发生率分别为75.9%(44/58)和0(0/58),≥2岁组则分别为22.2%(4/18)和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仅一例6岁患儿证实为回肠幼年性息肉导致的继发性肠套叠(存在 PLP)。结论本组临床病历资料显示,虽然多数急性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年龄〈2岁,但≥2岁患儿仍然存在该病可能,而且≥2岁患儿的肠套叠多数仍为原发性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典型者罕见,空气灌肠复位对其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3例小儿脓胸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14天出院,平均9天。术后随访1~1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应根据患儿病程、病情、手术耐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早诊断早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对35例儿童阑尾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情况。结果 34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儿因盲肠后位阑尾、一般情况较差,中转开腹;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8.38±4.78)min,住院天数(4.29±0.84)d,术中出血量(7.12±2.53)ml。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阑尾炎安全可行,且手术创伤更小,切口更为隐蔽,患儿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2岁11个月,因发现颈部包块3个月入院.家属3个月前发现患儿颈部皮下出现多个小包块,不伴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行颈部B超、CT及MRI等检查,均未得到明确诊断.入我院后查体见患儿一般情况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48例肠套叠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在X射线引导下行空气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复位平均用时、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同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且具有复位用时较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2岁11个月,因发现颈部包块3个月入院.家属3个月前发现患儿颈部皮下出现多个小包块,不伴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行颈部B超、CT及MRI等检查,均未得到明确诊断.入我院后查体见患儿一般情况好.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2岁11个月,因发现颈部包块3个月入院.家属3个月前发现患儿颈部皮下出现多个小包块,不伴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行颈部B超、CT及MRI等检查,均未得到明确诊断.入我院后查体见患儿一般情况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ERAT)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及临床疗效的优势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急诊收治入院的急性阑尾炎6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ERAT组3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组36例,ERAT组采用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术,LA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对比ERAT组和LA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炎症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ERAT组符合急性阑尾炎表现,临床诊断成功率为100%,技术成功率为96.9%(32/33),临床治疗成功率87.8%(29/33)。与LA组比较,ERAT组术后进食时间早、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LA组(P<0.01)。1例ERAT术后随访6个月时复发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访期间复发率为3.45%(1/29)。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儿童早期急性阑尾炎运用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阑尾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产前干预对先天性膈疝(CDH)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妊娠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除草醚组与TET治疗组。后两组孕 9.5 d 时采用除草醚灌胃法建立 CDH 大鼠模型;治疗组自孕18.5 d 起给予 TET 灌胃(每日30 mg/kg,连续3 d);21 d 对部分孕鼠行剖腹并抽取羊水,观察胎鼠膈疝形成情况。采用 ELISA 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羊水和胎肺中 TNF-α 的表达情况。余孕鼠自然分娩,观察各组仔鼠出生后情况。结果:除草醚组胎鼠无论有无膈疝形成均存在肺发育不良,肺及羊水中 TNF-α 的表达均明显升高;TET治疗组胎鼠巨大膈疝的发生率低于除草醚组,肺与羊水中 TNF-α的含量明显较除草醚组少(P<0.01)。在自然分娩的仔鼠中,TET治疗组仔鼠的 24 h存活率明显高于除草醚组(P<0.01)。结论:产前应用 TET 能降低CDH大鼠模型胎肺与羊水中 TNF-α 的含量,改善因除草醚诱导的胎鼠肺发育不良,减少巨大膈疝的发生,提高仔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