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穿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免疫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整理60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IgA肾病Lee分级方法,计算组织学活动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疾病活动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评分,观察肾组织NF-κB表达与PCNA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NF-κB表达与PCNA表达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在Ig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IgAN肾病的免疫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PO、CD68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急骨组和急淋组)的骨髓活检组织中MPO、CD68蛋白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骨髓细胞涂片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急髓组36例,MPO(+)32例(94.4%),CD68(+)31例(86.1%).急淋组:(1)T-ALL 19例;TdT(+)15例(78.9%)、CD3(+)16例(84.2%)、CD45RO(+)13例(68.4%);(2)B-ALL25例;TdT(+)19例(76%)、CD20(+)16例(64%)、CD79a(+)24例(96%).MPO和CD79a均为高表达.结论 上述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敏感比较高,与骨髓细胞涂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不同方法在检测评价直肠癌术后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患者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260例,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使用较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测定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比较三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部位的肿瘤各种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差别。原位杂交法检测hMLH1、hMSH2、hMSH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提示hMLH1与hMSH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hMLH1或hMSH2与hMSH6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提示hMLH1与hMSH2,hMLH1与hMSH6,hMSH2与hMSH6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方法在检测评价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患者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中原位杂交法更优。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标准。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对分期、预后及治疗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利妥昔单抗与荧光示踪剂吲哚菁绿偶联,制备新型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确定最佳偶联比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安全限度及定位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直接偶联法制备新型前哨淋巴结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双层析快速薄层层析-硅胶层析纸法测定标记率,非还原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新型示踪剂中单抗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按中华药典要求检测新型示踪剂的安全限度及在小鼠体内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性能。结果:新型示踪剂中利妥昔单抗分子完整且保持了单抗的免疫活性,利妥昔单抗大分子上吲哚菁绿的标记率为100%,新型示踪剂为无菌、无致热原的溶液且局部注射不会产生危害。利妥昔单抗与吲哚菁绿质量比例为4∶1、6∶1偶联形成的新型示踪剂,前哨淋巴结显像效果最佳。前哨淋巴结定位与核素法一致。结论: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偶联的新型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制备工艺简单且无放射性危害,其中单抗的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无破坏,为无菌、无致热原、无急性毒性的示踪剂,能够用于前哨淋巴结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脓肿形成手术治疗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治疗后随访一年,其中治愈26例,1例伴脓肿处皮肤缺损过多肉芽增生(经后续治疗痊愈),总治愈率100%.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大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诊断和DVT的护理。DVT护理从早期预防护理和形成护理两方面进行,DVT早期预防护理包括(1)基本护理:静脉保护、抬高患肢、穿弹性长袜、压力治疗。(2)加强护理:踝泵运动、中医康复训练、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DVT形成后的护理包括四肢护理和药物护理。对于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能。本文还介绍了DVT诊断现状,以及超声检查、血D-二聚体测定和DVT造影检查在DVT诊断中的意义。通过分析DVT的形成机理以及护理方式,提出DVT护理要点,旨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优良的服务,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9.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学类型的10%~20%。TNBC术后近期复发率较高,易发生内脏转移,尤其是肺和脑的转移,且晚期化疗效果欠佳。与其他亚型乳腺癌比较,TNB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一直是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而在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TNBC的分类更加准确,出现了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和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现就TNB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分子类型的15%~20%,该类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抗HER-2靶向药物能有效降低这部分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生存,并改善预后。目前多种抗HER-2靶向药物(如帕妥珠单抗、T-DM1、吡咯替尼等)相继问世,使乳腺癌治疗策略不断优化,为HER-2阳性乳腺癌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