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家兔坐骨神经(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揭示电针环跳穴对LIDP家兔的损伤修复机制。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跳组和非穴组,采用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建立家兔LIDP病理模型,用BL-410电生理系统测定家兔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各组治疗前后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环跳组治疗后SN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神经传导速度却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各组治疗前后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值组间比较,环跳组SN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差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与非穴组(P0.01)。结论:电针环跳穴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兔SN的潜伏期缩短,神经传导速度有所增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大鼠胃经穴对胃黏膜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免疫组化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利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分别用PD153035和100mL/L血清孵育胃黏膜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ERK的表达。结果:胃经组和胆经组胃黏膜细胞ERK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1);胃经组胃黏膜细胞ERK的表达与胆经组比较显著增强(P<0.01);胃经+PD153035组胃黏膜细胞ERK的表达明显低于胃经组(P<0.01)。结论:电针能上调胃黏膜细胞ERK的表达,ERK可能是胃经与胃相关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内关穴为主,辨证分型选穴;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结果:电针组的显效和有效分别为4例(20%)、9例(45%),均与对照组2例(10%)、10(50%)有明显的差异,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75%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相关血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经穴组和非经穴组。将模型组、经穴组和非经穴组大鼠制成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经穴组取梁门、足三里艾灸,非经穴组取以上两穴外侧旁开0.5 cm艾灸。治疗10 d后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SELDI-TOF-MS)技术筛选大鼠血清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有5个蛋白质峰差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经穴组大鼠有3个蛋白质峰增高;非经穴组8个蛋白质峰增高,4个降低。与非经穴组比较,经穴组大鼠血清蛋白质峰4个增高,3个降低(P〈0.05)。结论:艾灸可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特异相关的蛋白质差异表达,且存在一定的经脉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家兔髓核炎性分子的影响,探讨电针环跳对LIDP家兔的损伤修复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跳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建立家兔LIDP病理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家兔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和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家兔髓核白介素-1α(IL-1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环跳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P0.01);而非穴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环跳穴可降低LIDP家兔髓核PGE2、PLA2和IL-1α的含量或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