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延肾口服液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5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复制RIF模型,成模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及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每组15只.术前1 d治疗组开始灌胃贝那普利3.5 ml/d及延肾口服液2.8 ml/d、1.4 ml/d;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8周留取血、尿标本,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尿肌酐(UCr)、尿尿素氮(UUN)和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RIF程度;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①光镜下观察,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及坏死,小管周围肾间质间隙增宽;贝那普利组和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部分肾小管轻度扩张,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UUN、UCr、BUN及TGF-β、α-SMA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及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TGF-β、α-SMA蛋白和mRNA[吸光度(A)值]表达均显著减少,以延肾口服液高剂量组减少更显著(TGF-β蛋白:0.72±0.24比1.78±0.33,α-SMA蛋白:0.87±0.55比1.59±0.44;TGF-β mRNA:1.68±0.53比3.14±0.44,α-SMA mRNA:1.66±0.14比3.41±0.10,均P<0.01);贝那普利组和延肾口服液高、低剂量组UUN(mmol/L)、UCr(μmol/L)、BUN(mmol/L)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延肾口服液高剂量组降低更显著(UUN:0.56±0.19比1.34±0.22,UCr:2788.00±178.98比3652.75±188.26,BUN:7.25±0.47比16.30±0.47,均P<0.01),延肾口服液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延肾口服液延缓UUO 模型大鼠RIF的作用与其抑制TGF-β和α-SMA表达有关,其疗效与贝那普利组相似,并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皮微粒脱落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直接而特异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检测血浆中内皮微粒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循环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及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大鼠腹腔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后5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Banf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144+内皮微粒数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分析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与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Bnaff评分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和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内皮微粒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内皮微粒的数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P〈0.01),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微粒的水平与移植肾脏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提示肾移植后对内皮微粒数量和表型进行检测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皮微粒脱落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直接而特异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检测血浆中内皮微粒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循环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及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大鼠腹腔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后5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Banf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144+内皮微粒数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分析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与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Bnaff评分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和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内皮微粒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内皮微粒的数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P<0.01),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微粒的水平与移植肾脏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提示肾移植后对内皮微粒数量和表型进行检测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皮微粒脱落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直接而特异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检测血浆中内皮微粒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循环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及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 方法:建立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大鼠腹腔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后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Banf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144+内皮微粒数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分析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与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Bnaff评分明显增加(P < 0.01),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强(P < 0.01);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和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内皮微粒的水平明显增加(P < 0.01)。内皮微粒的数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P < 0.01),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微粒的水平与移植肾脏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1)。提示肾移植后对内皮微粒数量和表型进行检测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皮微粒脱落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直接而特异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检测血浆中内皮微粒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循环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及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 方法:建立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大鼠腹腔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后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Banf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144+内皮微粒数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分析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与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Bnaff评分明显增加(P < 0.01),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强(P < 0.01);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和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内皮微粒的水平明显增加(P < 0.01)。内皮微粒的数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P < 0.01),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微粒的水平与移植肾脏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1)。提示肾移植后对内皮微粒数量和表型进行检测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