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 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 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 16S 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 16S 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 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 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 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 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 52.2%)高(P = 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 ± 124?-189 ± 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 ± 206?-10 ± 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 = 0.040; P4w = 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 ± 4.5?-12.5 ± 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 ± 8.1?-4.7 ± 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 = 0.000; P12w = 0.005)?【结论】 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治疗在产科中晚期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88例待引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前者给予常规产科处理,后者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暗示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0.2±5.2)分和(47.8±8.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6±5.5)分和(59.8±8.5)分(P0.05);观察组经心理暗示治疗,其产后出血及总产程分别为(103.2±9.1)毫升和(8.2±1.6)小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6.2±10.2)毫升和(17.0±2.0)小时(P0.05)。结论心理暗示治疗能够促进产科中晚期引产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同时减少其产后出血量,缩短总产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集1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IL-4和IFN-γ水平,荧光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分析重型肝炎患者不同分期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与HBVDNA载量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4、IFN-γ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和健康体检者(z值分别为8.968,10.004和26.067,P值分别为0.009,0.007和0.000);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IL-4水平明显高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672和3.158,P值分别为0.000和0.002),但Th1/Th2比值低于早、中期患者(Z值分别为3.161和2.166,P值分别为0.002和0.030);不同HBVDNA复制水平的重型肝炎患者IL4、IFN-γ及Th1/Th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31,2.626和0.140,P值分别为0.219,0.403和0.987);但患者外周血IL4浓度越高,12周的病死率越高。结论Th1/Th2失衡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随着病情加重,Th1/Th2比值下降,提示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基因16SrRNA进行检测,了解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1)收集肝穿活检和手术治疗肝脏组织标本,其中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经病理证实。(2)应用PCR扩增Hp16SrRNA基因及测定序列。结果肝组织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bp;18例原发性肝癌标本检出Hp16SrRNA基因,阳性率60.0%;14例肝硬化标本检出检出Hp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检出Hp16SrRNA基因。肝组织螺杆菌16SrRNA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癌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董萍  曹会娟 《农垦医学》1999,21(2):143-144
无痛操作是指在切除恶性肿瘤的操作中,应用一系列操作方法,防止肿瘤细胞的医源性脱落而造成肿瘤细胞的种植、播散。我科自1996年12月至1997年7月,采用此法配合各种肿瘤手术33例(乳腺癌5例、胃癌14例、肝癌5例、甲状腺癌3例、膀眈癌2例。其它肿瘤4例),现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归纳如下。存在的问题1.对开展无瘤操作认识不足。无痕操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繁琐,无疑为洗手护土和巡回护士增加了工作量,在手术配合中常出现有人管就做,无人间就不应用无痕操作配合手术的现象。2.配合无痛操作不完整。有的洗手护士在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短期疗效及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35例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两组,干细胞治疗(治疗组)13例,均采用内科综合基础上加用MSCs移植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和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与IL-4的水平,分析Th1/Th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治疗组Th1/Th2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治疗组后4周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其中ALT、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B、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FN-γ均升高,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升高,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下降.治疗组干细胞治疗后Th1/Th2较治疗前升高.结论 MSCs治疗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对Th1/Th2轴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朱艳飞  曹会娟  张雯雯  周莹 《全科护理》2021,19(12):1665-1668
目的:探讨共享决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转出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及治疗决策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适合准则的ICU病人家属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家属转出前3 d常规给予护理宣教,干预组家属转出前3 d在常规护理宣教基础上实施共享决策干预。转出前第3天和转出后第3天分别使用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和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调查两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和决策参与满意度水平,比较两组家属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转出后第3天干预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决策参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基本生命体征正常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享决策能够有效降低ICU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提高其决策参与满意度,稳定家属的基本生命体征,有利于家属参与转出后的后续治疗,避免其转出后发生焦虑,保证了转出后过渡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评估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38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SMT),其中35例患者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每天推注10mg地塞米松,共3d(DMT组),按照基线匹配原则选取35例为对照组(SMT组),随访12周。观察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SMT组及DMT组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5.7%(16/35)、54.3%(19/35),P=0.654。2组患者入组后1、2、4、8、12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腹水6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上,MELD积分28以上以及肝性脑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不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年龄、MELD评分、肝性脑病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