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无法行PTCA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心病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可明显缓解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尤其是高敏C-反应蛋白〉9mg/ml的患者,而出血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结论替罗非班为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1×10-7 mmol/L、1×10-6 mmol/L、1×10-5 mmol/L),孵育24 h后,采用重氮化反应法测培养液上清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取辛伐他汀1×10-5 mmol/L浓度,分别在6、12、24、48 h测培养液上清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取辛伐他汀1×10-5 mmol/L浓度,分别加入L-甲基精氨酸1×10-3 mol/L、甲羟戊酸1×10-4 mol/L、角鲨烯1×10-5 mol/L、牻牛儿基牻牛儿醇焦磷酸15 μmol/L,培养24 h,测培养液上清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 3种不同浓度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15、2.22和3.66倍;药物作用时间为12、24、36 h时,较对照组分别增加0.68、3.66和5.20倍,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促进作用能被L-甲基精氨酸、甲羟戊酸、牻牛儿基牻牛儿醇焦磷酸逆转,而不被角鲨烯逆转.结论 辛伐他汀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这种作用与其降脂作用无关,而与其抑制类异戊二烯物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小灶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本院78例肺栓塞患者(其中小灶肺栓塞12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纤维蛋白原(nB)、B型脑钠肽(BNP)]及影象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灶PE发生率为15.4%,D-二聚体〉500μg/L8例(66.7%),BNP〉194ng/ml10例(83.3%),FIB〉4g/L11例(91.6%)。结论小灶肺栓塞容易误诊,联合D-二聚体、BNP及FIB可提高微小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指标对诊断梗死后心包炎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溶栓与 PTCA对梗死后心包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 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 75例、溶栓组 5 2例、 PTCA组 3 3例。于梗死后一周内每日常规检查病人且每 1 -2日记录心电图一次 ,部分常规药物治疗及溶栓的病人于梗死后 5 -7天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以心包摩擦音、胸膜炎样胸痛、典型心包炎心电图、心电图不典型 T波演变、心包积液作为诊断标准 :梗塞后心包炎发生率在常规组分别为 8%、 2 9.3 %、 1 .3 %、 3 2 %、 2 0 % ;在溶栓组分别为 3 .8%、 1 5 .3 %、 0 %、 2 3 %、 1 7% ;在 PTCA组分别为 0 %、 6.7%、 0 %、 1 0 %。结论 不同指标诊断梗死后心包炎的发生率明显不同 ,其中以心电图不典型 T波改变最高。溶栓与 PTCA治疗可明显降低梗死后心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群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8月于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FIB,血清炎性因子MCP-1、hs—CRP、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性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可能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表明hs—CRP、FIB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rt-PA静脉溶栓抢救急性肺动脉栓塞心跳呼吸骤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 PA)被认为是目前溶栓最有效、最快速的药物之一〔1〕。我们应用 rt PA静脉溶栓成功抢救 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 ,6 5岁 ,因反复心前区闷痛2年、加重 1周 ,2 0 0 1年 7月 2 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年 ,血压用药控制在 16 .0 /10 .7k Pa(1k Pa=7.5 mm Hg)。入院后体检及常规理化检查均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 80次 /min,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粗、主动脉迂曲增宽、主动脉结钙化 ,心脏彩色超声示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于 2 0 0 1年 7月 2 5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冠脉主干病变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的临床特点及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左主干(LMT)病变患,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并对随后的进一步处理措施进行随访。结果:16例左主干病变病例中.有3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2例;其中左主干病变狭窄50%3例,75%6例.90%7例。10例选择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均痊愈;2例分别进行无保护或IABP保护下的左主干介入(PCI)治疗获得康复;4例药物治疗3例好转;1例治疗2月余无明显缓解。结论:左主干病变引起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多有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易患因素.治疗上应及早行血管重建术,后以CABG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对心肌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并观察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肌肥厚和心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缬沙坦治疗组(13只,V组),非缬沙坦治疗组(11只,NV组)和假手术组(10只,S组)。V组和NV组在左肾动脉置入内径为0·3mm的银夹(2K1C)。术后2周,V组每天给予缬沙坦30mg/kg,一次性灌胃治疗;S组和NV组每天给予相同容量的饮用水灌胃,共10周。观察各组大鼠的血压、心脏结构、心肌收缩功能、血浆和心肌中AngⅡ、Ald的变化。结果:①各组间治疗前体重、尾动脉收缩压、左室质量(LVM)、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中层短轴缩短率(mFS)、室壁应力(MES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NV组术后第10周尾动脉收缩压、RWT、LVM、LVM指数(LVMI)较S组和V组均明显增加,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组高于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NV组的LVEF、MESS、mFS、实测mFS/预测mFS明显小于S组和V组(均P<0·05),V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V组和NV组大鼠血浆AngⅡ明显高于S组(均P<0·01),V组和N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浆Ald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Ald NV组与V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2K1C大鼠可产生明确的肾素增高所致的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心功能不全;②Ald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几何构型及其心力衰竭发展密切相关;③缬沙坦可抑制左室肥厚和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1岁,因突发胸骨后闷痛3h,于2006年7月21日急诊入院。患者2005年6月16日因反复活动后胸闷不适于外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近中段长病变90%~95%狭窄,2.5×20mm球囊扩张后植入Cypher 3.0×33mm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无残余狭窄。术后坚持服用拜阿司匹灵100mg、波利维75mg、立普妥20mg每日一次,无症状发生。2006年6月8日复查冠脉造影无再狭窄发生,冠脉血流TIMI 3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肖丽  智永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29-6629
对严重低钾血症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71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0 a余,加重伴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1d人当地医院门诊,以风湿性心脏病为诊断收住院.查体:BP 120/80 mm Hg,P 90次/min,精神萎靡不振,口唇无发绀,颈静脉略显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二尖瓣区可及3/6级收缩期隆隆样杂音,双下肢中度水肿,入院时查血钾3.4 mmol/L,给予利尿(呋塞米)、强心、扩血管等治疗,而未予补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