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PRT)和富红细胞血栓(ERT)的溶栓效果。方法 分别于体外和大鼠体内颈总动脉制备不同凝龄的PRT和ERT。离体及在体实验均分为4组,即离体PRT 3 h组、离体PRT 24 h组、离体ERT 3 h组、离体ERT 24 h组及在体PRT 3 h组、在体PRT 24 h组、在体ERT 3 h组、在体ERT 24 h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装置和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中进行超声联合微泡溶栓实验,并采集超声图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血栓成分。离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及溶栓率,在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溶栓治疗后,离体及在体实验显示:PRT 3 h组与ERT 3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121.12±13.21)% vs (130.09±15.34)%]、溶栓率[(39.83±7.09)% vs (42.14±5.17)%]、血管再通率(83.33% vs 91.67%)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0.21±0.02)m/s vs (0.22±0.01)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T 24 h组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与PRT 3 h组比较、ERT 24 h组与ERT 3 h组比较,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与ERT 24 h组比较,PRT 24 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对溶解离体及在体大鼠颈总动脉PRT和ERT的效果随血栓凝龄的增加而下降,且以PRT为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声指导食道起搏电极定位建立大鼠房颤模型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与食道心电图指导定位的效果与安全性差异。方法 分别通过超声及食道心电图(心房A波振幅大小及形态)指导起搏电极定位建立快速心房起搏诱导房颤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房颤诱导成功率、平均定位耗时、起搏阈值和无关肌肉刺激(EMS)评分。结果 与食道心电图指导电极定位相比,超声指导起搏电极定位组房颤成功率更高(80% VS 60%,P<0.05),平均定位耗时更短(2.3±0.5min VS 5.3±0.9min,P<0.05),平均起搏阈值更低(0.35±0.048mV VS 0.57±0.057mV,P<0.05),且无关肌肉刺激(EMS)发生更少(11±0.8 VS 23±0.9,P<0.05)。结论 与食道心电图指导定位相比,超声指导起搏电极定位用于建立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大鼠房颤模型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