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商品名:洛赛克)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35例,采用常规生长抑素剂量(6 mg/d)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大剂量生长抑素组30例,采用2倍剂量生长抑素(12 mg/d)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的止血率、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入院后第12、24、48小时的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生长抑素组止血率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P<0.05),第72小时止血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大剂量生长抑素组低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组(P<0.05);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生长抑素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重度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迅速、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且2倍剂量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易文全  郝卫刚  刘睿  肖岚月  王磊 《西部医学》2022,34(7):1021-1025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检查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检查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进行荧光免疫法检测,上述指标单用与联合应用对CAG的诊断效能及诊断CAG的特异性和灵敏性ROC曲线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幽门螺杆菌(Hp)检测,比较观察组Hp阴性与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PG-Ⅱ水平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胃体萎缩与全胃多灶萎缩、胃窦萎缩相比,PG-Ⅰ、PG-Ⅱ及PGR水平均显著降低,G-17水平显著提高(均P<0.05);采用ROC曲线对PG-Ⅰ、PG-Ⅱ、G-17及联合指标绘制CAG曲线下面积,依次分别为0.895、0.873、0.881、0.90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经对观察组患者分析,其Hp阳性患者与Hp阴性患者PG-Ⅰ、PG-Ⅱ、PGR、G-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与CAG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对血清、PGR及G-17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疾病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并与1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戴志毅  易文全  刘玲 《四川医学》2011,32(9):1391-1393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2个月和1年疗效。方法 60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个月和1年的肛门直肠测压改变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2个月及1年,患者直肠静息压、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感知域值和直肠最大排便容积量明显增加,直肠排便感知容积量下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病理诊断血吸虫病的特点。方法 方法 选择2003-2012年眉山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 和/或消化内镜活检病理标本, 以查见血吸虫卵或虫卵肉芽肿为诊断标准, 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结果 共检查病理标本 56 237例, 诊断为血吸虫病498例, 占0.9%。其中阑尾为最常见病变部位, 共241例, 其次为结、 直肠209例, 肝脏23例。此 外尚有25例病变分布于其他较少见的部位, 其中归属门静脉系统的胆囊12例, 胃7例, 十二指肠2例, 小肠1例, 门静脉系 统外的异位损害3例。阑尾炎和结、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结论 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布特点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其临床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治疗上也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1]。因此,为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药物,建立理想的、类似于人类IBD的动物模型就显得非常重要。理想的IBD实验动物模型应具有如下特点:(1)肠道炎症的发生、病程、病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应与人类IBD相同或相似;(2)实验动物应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3)实验动物应具有已知抗原易于诱导免疫反应的免疫学特点;(4)传统IBD治疗药物对其治疗有效;(5)实验动物在没…  相似文献   
9.
52岁的张先生经常腹泻,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见其面部发黑、暗黄,是肝病患者的常见肤色,便建议他进行相关检查。张先生最终被确诊为肝硬化,其腹泻就是肝硬化引起的。慢性腹泻是临床多发疾病,指的是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或者病程时间不低于2个月的腹泻。很多人觉得腹泻是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其实,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可能是很多疾病的症状表现,比如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在钩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诊断钩虫病269例,其中分别有167例、2例和3例通过胃镜、胶囊内镜和结肠镜发现钩虫吸附于肠壁黏膜做出诊断;大便常规查见钩虫卵109例,其中有12例为内镜及大便常规检查均为阳性;从检出患者的年增长趋势分析,通过消化内镜检出患者增长幅度高于大便常规检查.结论 消化内镜在钩虫病的诊断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