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苦参碱抑制人肝癌细胞EGF和EGFR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在37℃、5%CO2条件下培养、传代。按氧化苦参碱浓度分为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3组,对照组不加氧化苦参碱,每组设6个平行孔,每孔加入细胞1×105/ml,培养24h、48h和72h,分别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均抑制EGF和EGFR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EGF和EGFR表达阳性率下降显著,在1000μg/ml组24h、48h和72h的EGF和EGFR阳性率均较500μg/ml组和250μg/ml组同时段的阳性率下降显著(P〈0.05,P〈0.01)。500μg/ml组和250μg/ml组同时段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EGF和EGFR的抑制途径可能是其抗肝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易患心房颤动(AF)的可能发生机制之一。采集左室功能减退组患者(n=18例)和左室功能正常组患者(n=18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以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为内参照,测定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水平,反应心房肌短暂外向钾电流(Ito1)的变化。结果:与左室功能正常组相比,左室功能减退组心房肌KV4.3α的mRNA表达减低46.20%(0.83±0.07vs0.45±0.09,P<0.01)。结论:左室功能减退患者心房肌KV4.3αmRNA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分为0.75~4.0 mmoL/L VPA实验组、对照组(不加VPA)及VPA与caspase抑制剂共同作用组。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及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caspase-8、caspase-9蛋白丰度和活性,探讨VPA诱导凋亡的机制,同时检测VPA与caspase-3、caspase- 8、caspase-9特异性抑制剂协同作用后细胞凋亡的变化来加以验证。结果各浓度VPA干预MCF-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caspase-3、caspase-9活性升高、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F=552.1、610.9、312.8、222.8、70.3,均P〈0.001);而caspase-8活性及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1.5、3.0 mmol/L VPA与caspase-3、caspase-9相应特异性抑制剂共同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均较VPA组显著降低(t=109.0、28.7、18.7、32.3,均P〈0.005);VPA与caspase-8特异性抑制剂共同作用组细胞凋亡率与VPA组比较无明显改变(t=1.03、2.32,均P〉0.05)。结论VPA可通过激活caspase-9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明显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人正常肝及肝癌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比较.将4096条人cDNA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的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利用肝和肝癌组织的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将Cy3和Cy5两种荧光分别标记到两种组织的cDNA上,制备成cDNA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及扫描,重复4次实验,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判定基因是否在上述2种组织中有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903条.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定量研究数以千记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鉴定参与肿瘤发生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CD34^+细胞分别种植于人工血管后血清6-k-PGF1α和TXB2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新生内膜增生、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杂种犬12条,依人工血管不同分为ePTFE血管实验组(4条)和涤纶血管实验组(4条)及ePTFE对照组(2条)和涤纶对照组(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提取CD34^+细胞种植覆膜人工血管,对照犬采用单纯自体血预凝人工血管,手术将血管植入同一条犬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术前、术后3天、7天、14天、30天、60天时股静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血清PGF1α、TXB2浓度和PGF1α/TXB2的比值,并在60天时获取全部人工血管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新生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小板和TXB2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对照组明显上升后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实验组血清PGF1α和P/T的比值先降低后升高,而对照组明显降低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对照组新生内膜较实验组明显增生,并有血栓形成。结论骨髓CD34^+干细胞种植入工血管应用于血管置换后能有效抑制PGF1α和P/T比值的过度降低、TXB2和血小板的过度升高,从而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入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HepG2细胞ER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TAM的浓度不同分为7.5 μmol/L、15 μmol/L、30 μmol/L 3组,对照组不加TAM,每孔加入1 ×105 mL-1细胞0.1mL,培养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抑制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AM对肝癌细胞ER的表达的影响.结果:TAM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及ER表达,并具有时间一浓度依赖.结论:TAM可能通过影响肝癌细胞ER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Twis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Twist蛋白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鼠抗人Twis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不同类型胃癌组织及32例正常胃组织中Twist的表达。结果:在98例胃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60例(61.2%);在正常胃组织中其阳性表达5例(15.2%),两者比较,P=0.000(X^2=20.06);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发现,Twis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X^2分别为6.577、9.557、9.87、4.88,P值分别为0.01、0.002、0.002、0.027);而其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X^2分别为0.226、0.331,P值分别为0.634、0.565)。结论:Twist在胃癌诊断中作用明确,并且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调节因子Twis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鼠抗人Twist单克隆抗体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大肠癌组织及4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Twist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112例大肠癌组织中,Twist基因阳性表达78例(69.6%),正常组织中为15例(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P=0.001;进一步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wist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χ2=9.575,P=0.008)、肿瘤浸润(χ2=8.183,P=0.017)、淋巴结转移(χ2=4.05,P=0.044)和Duke分期(χ2=11.114,P=0.011)有关;而与患者年龄(P=0.286)、性别(P=0.887)无关。结论:Twist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病理学诊断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化疗是其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多药耐药(MDR)的影响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对逆转MDR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在各种引起MDR的机制中,以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占重要方面,针对逆转Pgp介导的MDR的研究也较多,主要包括化学逆转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水平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种植肝癌细胞-HepG2,建立肝癌模型,将αvβ3反义基因表达载体AlphaV/pcD-NA3、Beta3/pcDNA3分别以αv、β3及αv、β3联合形式瘤内转染,同时设载体空壳组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情况并检测整合素αv、β3蛋白及CD31、VEG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改变。结果αvβ3联合组、αv、β3及空壳对照组肿瘤体积大小依次为(0.92±0.19)、(1.27±0.14)、(1.34±0.21)和(1.75±0.10)cm3,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及αvβ3组与αv组和β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瘤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vβ3联合组、αv、β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1.41%、6.87%和5.71%。实验组αv、β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被明显下调,P<0.05;αvβ3组与αv组和β3组之间及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微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αvβ3组与αv组和β3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v、β3反义基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联合应用αv和β3反义基因抑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