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资料与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6例怀疑鼻腔内NK/T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7例反复活检5次以上,并临床观察12个月以上,排除该病;19例确诊为NK/T细胞型淋巴瘤.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53.3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otaxin,分析ECP及eotaxin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CP及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黏膜中少量表达,术后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④eotaxin和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19。结论 eotaxin、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表达动态变化与鼻腔病变的转归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鼻内镜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在10例Ⅰ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后术腔黏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ECP蛋白在正常鼻黏膜中少量表达,而在慢性鼻窦炎黏膜或息肉中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结论:ECP在术后4~6周表达明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延迟内镜鼻窦鼻腔黏膜上皮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联合应用SPECT、EEG、MRI定位癫痫致痫灶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动态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定位癫痫致痫灶中的意义.方法对53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99mTc-ECD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同期动态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图、MRI检查、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癫痫的阳性率为88.68%,与脑电图(EEG)检查的阳性率(86.79%)一致,但二者均明显高于MRI检查阳性率(33.96%),且STECT联合EEG检查,阳性率可提升至98.11%(52/53),明显高于SPECT或EEG单独检查的阳性率;在定位致痫灶过程中,SPECT脑血流显像与EEG在致痫灶的定位上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符合率(包括定位一致及基本一致者)为60.37%,明显高于SPECT与MRI检查的符合率(35.85%)及EEG与MRI的符合率(32.07%);经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证实SPECT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达83.33%,若与EEG、MRI联合分析则其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5.8%(23/24).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不仅能灵敏地检出癫痫灶,且能较准确地定位诊断癫痫灶,与EEG和MRI的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灵敏度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术34例报道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子宫超过12周孕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一些具体手术操作进行改进.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98.7±34.1)min,术中失血量(128±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 d.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但必须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7.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是一种临床罕见、性质未定的血液病 ,我院于 2 0 0 0年 7月收治一例 ,患者以反复鼻出血为突出表现。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6 7岁 ,农民。因左鼻腔反复出血半年于 2 0 0 0年 7月 1日入院。鼻出血 1~ 3天一次 ,每次 2ml左右 ,能自行停止。自诉患病以来持续低热、多汗 ,无咳嗽、胸痛。查体 :消瘦 ,体温 37.8℃ ,鼻中隔左侧立特氏区可见一直径约 0 .6cm的淡红色扁平隆起 ,表面不平。颈部、腋窝、腹股沟均可触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质中等 ,活动度尚可 ,无触痛。血常规及骨髓片提示缺铁性贫血 ,淋巴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鼻出血患者应用单纯降血压镇静治疗与降血压+传统鼻腔填塞治疗的疗效比较,探讨降血压镇静治疗在高血压病鼻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97例我院高血压病鼻出血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单纯降血压镇静治疗,一组采用降血压+传统鼻腔填塞治疗.对一周鼻出血总量和一周出血次数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单纯降血压镇静治疗组在住院一周内鼻腔再次出血次数明显减少,总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降血压镇静对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鼻出血有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甚至单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内窥镜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10例Ⅰ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粘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粘膜中少量表达,而在慢性鼻窦炎粘膜或息肉中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结论 Eotaxin在内窥镜鼻窦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