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确定Resovist体外标记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条件,并探讨1.5T磁共振体外示踪标记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培养、鉴定EPCs,以不同浓度(0、10、25、50、751、00μg/ml)Resovist标记EPCs,分别检测细胞的标记效率、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及成血管能力,并采用1.5T磁共振对标记的EPCs进行体外成像观察。结果普鲁士蓝检测表明细胞标记效率随Resovist浓度增加而增高,在50μg/ml浓度时已接近95%。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胞质内高密度物质聚集。MTT结果表明75、100μg/ml的Resovist可显著抑制EPCs的增殖活力、迁移能力和成血管能力,且100μg/ml浓度的抑制作用大于75μg/ml浓度(P<0.05)。1.5T磁共振成像显示,10μg/ml Resovist标记后EPCs在T2加权像上即呈低信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浓度越高信号差异越明显。结论采用Resovist可简单高效标记EPCs,且不影响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能在1.5T磁共振下进行示踪,其最佳标记浓度为25~50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联合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18F-FDG PET/CT)鉴别孤立结节/肿块型肉芽肿性病变与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行MDCT检查诊断为周围型肺癌但病理为肉芽肿性病变31例,及同期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病变形态学特征、多期扫描CT值、SUVmax和SUVavg值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ROC)评价单一指标和多参数指标联合鉴别肉芽肿性病变与周围型肺癌的效能。结果 ROC曲线分析示,单一指标中,静脉期CT值诊断效能最高(AUC=0.71,P<0.01)。以静脉期CT值30.5为临界值,鉴别肉芽肿性病变和周围型肺癌敏感性37.5%、特异性93.7%。联合指标模型中,以2个形态学特征(形态、分叶)联合4个半定量参数(动...  相似文献   
3.
胶质母细胞瘤(GB)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显著的肿瘤异质性是导致肿瘤进展、治疗抵抗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生境成像是基于肿瘤病理、血流灌注、分子特征等差异,对MR影像进行肿瘤亚区域目的性划分的分割技术,可用于揭示肿瘤内部异质性,反映肿瘤内病理生理、分子特征等方面的生物学差异,在GB术前分级诊断、分子特征评估、治疗反应评估、指导立体定向病理活检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就目前基于多参数MRI的生境成像技术在GB中的最新应用和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7.0T小动物磁共振研究中,注射麻醉与呼吸麻醉对实验动物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只200 g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只,其中,A组为注射麻醉组,B组为呼吸麻醉组.麻醉药物为异氟烷,预麻醉中麻醉剂量为0.5%,氧气为2 lps,当动物深度麻醉后(双眼闭合,摇晃麻醉盒无反应时),倒计时2 min,然后取出实验动物在检查床上进行固定,持续进行0.2%麻醉.固定所有动物时,均用医用纸胶带粘牢大鼠颈部,使大鼠头颅尽量与大鼠表面线圈接触,检查过程中所有动物均采用实时呼吸监控,进行常规头颅T1、T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成像.结果 A组实验动物在扫描过程中死亡4只,因呼吸逐渐上升,PWI检查前进行二次麻醉8只,B组实验动物均正常完成所有检查.B组实验动物较A组苏醒快;与A组比较,B组功能成像图像质量明显较好.结论 实验中,小动物的状态可直接影响实验进程及实验结果的质量,而稳定、安全的麻醉是控制实验动物状态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中,呼吸麻醉可更好地控制大鼠的呼吸,并可保证动物的安全,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保障.  相似文献   
5.
方靖琴  李晓光  陈晓 《重庆医学》2021,50(22):3951-3954
目的 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2018年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放射诊断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并接受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培训的16名影像专业住培医师作为演练组;2014-2016年参加住培但未接受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培训的12名作为常规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临床能力和教学能力考核指标,临床能力的考核指标包括:影像报告质控得分、静脉应用对比剂评分、年度考核成绩及出科考核成绩.教学能力的考核指标包括:小讲座评分和专题讲座评分.结果 演练组住培医师的年度报告质控得分、静脉应用对比剂得分、出科考核成绩(95.1±3.9)、(45.2±1.9)、(90.3±1.9)分均高于常规组(92.1±3.1)、(43.0±2.4)、(87.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演练组住培医师的小讲座得分(86.4±2.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住培医师(82.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学员的年度考核成绩及专题讲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能切实提升住培医师的临床及教学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标记的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在大鼠脑原位胶质瘤内的动态归巢特点,为利用磁性标记的EPCs作为MRI示踪细胞载体提供可行性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肿瘤组、肿瘤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肿瘤组和对照组在脑组织内移植C6胶质瘤细胞,而假肿瘤组仅刺破脑组织不移植胶质瘤细胞。待肿瘤组和假肿瘤组模型建立后第8天从尾静脉内注射2&#215;106 USPIO-EPCs,分别在EPCs移植前、移植后1、3、5 d和7 d进行MRI扫描,观察病变区域在T2WI、SWI上信号和T2值的变化情况。在相对应时间点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用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有无阳性结果,并观察CD34+、SDF-1、MMP-9、VEGF等蛋白的表达以及与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假肿瘤组在MRI上各时间点均无变化,T2值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但其内信号无明显变化,肿瘤组在移植USPIO-EPCs第1天后外周区在SWI上出现低信号,随着瘤龄的增长低信号逐渐增多并向肿瘤内部迁移,兴趣区T2值随时间逐渐下降。假肿瘤组普鲁士蓝染色见零星阳性细胞,肿瘤组移植USPIO-EPCs第1天见蓝染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外周区,之后逐渐向内迁移分布于肿瘤内部。同时,USPIO-EPCs移植后早期发现CD34+、SDF-1和MMP-9在肿瘤外周区表达较多,在USPIO-EPCs移植后第7天在肿瘤中央区域表达增多,且与肿瘤外周区并无明显差异,VEGF随着瘤龄的增长表达逐渐增多,但各时间点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外周区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MRI可以动态观察USPIO-EPCs在大鼠原位脑胶质瘤内归巢的变化过程,肿瘤组织不同区域SDF-1和MMP-9表达变化与USPIO标记的EPCs在肿瘤内的分布变化有相似性,这一发现表明SDF-1和MMP-9可能是促使移植的外源性EPCs由肿瘤周边向肿瘤中央区域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特征分子的相关性,为GBM的临床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BM患者的1H-MRS表现,测量病灶实质区域的Cho/Cr、NAA/Cr及Cho/NAA值.同时,对60例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得到EGFR、IDH-1、P53、PTEN和NEFL特征性变化,根据染色面积进行评分.分析Cho/Cr、NAA/Cr及Cho/NAA与上述分子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5个分子指标中,NEFL表达与Cho/NAA、Cho/Cr呈显著负相关(R2=-0.836,P<0.001,R2=-0.427,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当Cho/NAA值<4.214时,GBM可能为神经元亚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9.5%和90.9%;当Cho/Cr值<3.795时,GBM可能为神经元亚型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2.7%和73.7%.其余4个分子表达与1H-MRS代谢产物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H-MRS参数可反映NEFL的表达,NEFL是GBM神经元亚型的特征性改变,因而1H-MRS可作为反映GBM神经元亚型的重要影像学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64排CT动态灌注成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 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致伤组以及致伤组,致伤组又分为2,6,12,24,48,72,120,168 h时相点组.致伤后各组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测定,并观察病理改变,计算损伤区域CT灌注参数与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伤后2 h损伤区域血流灌注骤降达最小值,2~12 h内,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仍处于低灌注状态,但有所升高.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延长,表面通透性(PS)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rCBF、rCBV逐渐升高,直至伤后24 h开始逆转,伤侧呈高灌注状态,PS值达最大.48 h为高灌注的顶峰期,后逐渐趋于正常.脑含水量于伤后2 h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期.伤后2 h血脑屏障通透性即开始增加,24 h达最大值.rCBF和rCBV与脑水肿的变化关系均呈正相关,PS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CT灌注成像间接反映血脑屏障和水肿的演变过程,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活体脑组织灌注和水肿程度的无创性影像学评价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variation of dynamic 64-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 of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discuss the relating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Methods A total of 80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ie,normal control group,sham injury group and injury group.The injury group was divided into eight subgroups at time points of 2,6,12,24,48,72,120 and 168 hours.The detection of CT perfusion imaging,water content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was done in the injured rats at all time points.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to calculat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T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the injured region.Results The relative value of the blood perfusion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the mimimum within 24 hours after injury.Within 2-12 hours,relative cerebral fluid(rCBF)and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remained in a low perfusion state,with just a little increase.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was prolonged and permeability surface(PS)increased.rCBF and rCBV wer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ime,which was reversed till at 24 hours after injury and the injured side was in a high perfusion state,with the highest value of PS.The perfusion reached peak at 48 hours after injury and then became normal gradually.The water content was increased at 2 hours after injury and reached its peak at 48 hours.The permeability of blood-brain barrier(BBB)began to increase at 2 hours after injury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24 hours.rCBF and rCBV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ange of brain edema and P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BB permeability.Conclusion The dynamic 64-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reflects the variation of BBB and edema and can be used as noninvasive imaging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degree of brain perfusion and edem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d-BOPTA标记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方法和对标记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观察标记EPCs的体外磁共振成像特点。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EPCs。采用jetPEITM-FluoF介导Gd-BOPTA标记EPCs,比较不同标记浓度和标记时间对EPCs生物活性的影响,收集未标记细胞和标记24 h的细胞进行体外MR成像,比较不同浓度标记的细胞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的EPCs胞质内可见绿色荧光颗粒,透射电镜可见胞质内散在分布许多Gd颗粒,颗粒主要位于胞质的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周围以及附着在细胞膜内层上。Gd-BOPTA标记规律呈"抛物线"样,即随着标记浓度增高和标记时间的延长,细胞内聚集的Gd颗粒增多,细胞的标记率也增高,但在浓度为25μg/ml标记24 h标记率达峰值[(88.2±1.6)%]后,标记率逐渐降低。在标记浓度低于25μg/ml标记24 h时,对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均无影响(P>0.05)。在T1 WI序列最大相对信号强度出现在浓度为25μg/ml时,而后信号降低,与对照管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T2 WI和T2*WI序列上相对信号强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etPEITM-FluoF可介导Gd-BOPTA有效地标记EPCs,对MR信号的影响主要为T1WI正性效应,最适标记浓度和最佳标记时间分别为25μg/ml、24 h。  相似文献   
10.
1会议概况 由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和头颈学组、重庆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于2012年4月7-8日在重庆君豪大饭店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冯晓源主任委员,重庆市卫生局张玲副局长,重庆市医学会陈华副会长兼秘书长,解放军放射诊疗专委会孙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赵建农主任委员等领导和来自全国神经头颈放射学以及相关领域的5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着神经与头颈部影像学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相关图像处理技术等最新的研究进行了报告,同时还涉及胸心及乳腺影像、腹部影像、脊柱四肢影像等方面的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全国神经头颈及重庆市医学影像诊断学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学术动态,是一次融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为一体的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