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外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CT对于椎体、椎弓骨折线以及骨折片的移位显示效果优于MRI.MRI对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5.56%、6.67%,均明显高于CT(x2=4.434,7.850,P<0.05).结论 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各有利弊,将这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减少脊柱外伤诊断的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病理证实的21例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临床及膝关节MRI资料。由4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学医生分别进行独立读片并记录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及信号变化。结果:21例患者中,MRI显示囊肿位于前交叉韧带(ACL)14例(韧带内11例,前缘3例),位于后交叉韧带(PCL)5例(均位于其后缘),2例位于ACL与PCL之间区域。21例囊肿大小9.6~47.3mm,其中呈条片样8例、椭圆形6例,有分隔4例,边缘分叶3例。MRI表现为液体信号特征,TSE T1WI呈低信号或中等低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结论:MRI能准确判断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有助于关节镜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ACL)黏液变性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可引起膝天节疼痛或功能障碍,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易与ACL损伤或腱鞘囊肿相混淆。作者对该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MRI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肩关节镜诊断肩胛下肌肌腱撕裂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术前肩关节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效能,包括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等。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关节外科18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102例,年龄为51.0±3.8岁(31~70岁);左肩手术者56例,右肩手术者124例。分析比较术前超声、MRI检查和肩关节镜术中发现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的结果,计算超声、MRI检测肩胛下肌撕裂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通过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评估超声和MRI诊断肩胛下肌肌腱撕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关节镜诊断,有76例存在肩胛下肌肌腱撕裂(76/180),而超声诊断肩胛下肌肌腱撕裂有66例(66/180),其中45例经关节镜证实诊断正确。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33.5%,特异性为93.4%。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68.1%。对于较小的撕裂(1、2型),超声敏感性为31.6%,而对于较大的撕裂(3~5型),超声敏感性为74.2%。MRI诊断肩胛下肌肌腱撕裂患者为78例(78/180),经关节镜手术证实,其中69例诊断正确。MRI诊断的敏感性为37.6%,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胆囊穿孔(GBP)是急性胆囊炎少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时高病死率的GBP无法和单纯性急性胆囊炎鉴别[1].定性诊断对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2000年至2009年在我院诊治的胆囊穿孔患者12例,结合相关文献对胆囊穿孔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ATCS)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TCS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 32例ATCS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41.2岁。腰骶部、臀部或会阴区不同程度的疼痛为典型临床症状,同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磁共振显示脊髓圆锥低位22例,终丝增粗17例;存在脊髓纵裂4例,椎管内脂肪瘤14例,皮样囊肿7例,脊髓脊膜膨出2例和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例。全部病例均显示椎管和终池扩大,长T1长T2信号脑脊液聚集。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ATCS的有效方法,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颅脑损伤诊断及伤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8月40例颅脑外伤患者,行CT平扫、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检查,检测各方法显示颅内出血灶数量;并分析SWI序列所发现出血灶数量和体积与GCS、GOS评分相关性。结果:40例患者中SWI序列共检出血灶420个,T1WI上206个,T2WI上225个,FLAIR上279个,CT上186个。40例患者以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出血灶的数目和体积与患者的GCS、GO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SWI中发现的出血灶数量多于MR常规序列及CT显示的病灶,SWI显示出血灶的数目和体积与GCS、GOS评分呈负相关,出血灶数目越多、体积越大,GCS、GOS评分越低,颅脑损伤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收治的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32例。对照组采用CT扫描,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诊断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病变类型和部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PCa患者与64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原始MRI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整个肿瘤(不包括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生成三维体积(VOI),采用FAE软件分别从T2WI与ADC图像提取高通量影像组学特征,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循环特征消除(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使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病例按7∶3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评估各个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与校准能力,并使用Delong检验评价模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特征选择,分别使用12、15、11个图像特征构建基于T2WI/ADC/T2WI+ADC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训练集中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2、0.96,验证集中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85、0.89、0.91。Delong检验显示T2WI+ADC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个序列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T2WI+ADC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术前鉴别PCa和BP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CT平扫、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临床表现,加深对VBD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确诊为VBD患者15例的临床表现和CT资料.参照相关标准分别测量基底动脉(BA)和双侧椎动脉(VA)颅内段的直径、长度,观察其位置变化.结果 15例多以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CT平扫:BA增粗(直径4.9~6.7 mm),偏侧走行,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1例,较大面积脑梗死3例,5例BA管壁见硬化斑,1例合并脑出血.MSCTA示骑跨型12例,单纯型3例,扩张的BA或VA直径4.5 ~6.7 mm,BA长度30.2~39.5 mm(平均33.8 mm),VA颅内段长度23.6~26.5 mm,平均25.1 mm(左侧平均25.4 mm,右侧平均23.9 mm).结论 VBD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CT平扫具有筛查作用,MSCTA可确诊VB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